国家邮政

地方邮政

世界邮政

快递资讯

物流资讯

集邮资讯

集邮资讯

那年那地那些事

发布时间:2023-04-11  作者:   浏览量:31

    □朱浩 

    许多人和事随着岁月流转会慢慢变模糊,但上个世纪我刚参加邮电工作的情景是我记忆中的高光。 

    那年1月5日,苏北沿海乡镇一条风化石国道上,一辆绿色三轮摩托车披着简易的篷布,满载县内北部支局的邮件,顶着扑面而来的雪雨,风驰电掣,一路向北。傍晚时候,邮车在一个山区的邮电支局院内停了下来。 

    驾驶员把我介绍给一位约50岁的支局长,两只冰凉的手握过后,我打了一个寒战。这就是我上班的第一天。 

    这里位于江苏北部,境内一座海拔136米的龙泉山和毗邻的大吴山遥相呼应,与鲁南接壤,经济状况稍落后。每逢大集,街上豆腐、凉粉、蔬菜、水果、农具的摊位摆满了集镇三条街,附近乡镇及鲁南地区的人也会来这里赶集。那时,到支局营业室办理业务的人特别多,时常人满为患。 

    五天一次逢集。每次逢集,支局营业窗口都是最紧张、最繁忙的。支局的人对逢集的日子都有一个固定、明确、完整的认识。这一天,取钱的人多,寄包的人多,买邮票的人多……用一个“忙”和“多”字根本无法全面概括逢集时支局邮电窗口的全部。邮票卖光、汇兑资金兑光都是常有的事情。 

    我的师傅是一位退伍兵。身材高大,鼻梁挺拔,浓密的胡须剃过后仍留有黑黑的痕迹,头发比较长。天气再凉,他都不愿意穿棉袄。实在觉得凉了,习惯性的动作是把脖子缩起来。 

    那时,师傅转业到邮电工作也只有一年半。空闲时,经常会教我一些业务知识,告诉我如何做好营业工作,特别是如何和客户打交道。他再三强调,一定要把日戳盖清楚,如果盖不清,每一道关都会被考核。但他不止一次把日“戳”读为日“截”。终于有一天,我实在忍不住,告诉他正确的读音。他有些不好意思,说:“你知道就行了。” 

    师傅工作起来特认真,每天下班做完账,都会清点结存现金,反复详细进行核对,各种表簿逐项登记,把一切收拾停当后才离开营业室。 

    支局长是个老革命。退伍后,在县邮政管理局线路班干了20多年的线务工作。 

    街上一共两家饭店,也不是每天都开门营业。所有机关只有供销社一个单位有食堂。晚上,附近派出所、法院等几个单位的员工不回家时会过去吃饭。我经常跟在他们身后,端着两个大碗一起去马路对面的食堂。 

    渐渐熟悉了业务之后,我就开始主动为师傅分担一些业务上的事了,经常替师傅值些夜班,让他早些回家。 

    同寝室住着一位大哥,是支局线务员。在支局,他的工作属于闲差。他皮肤细嫩、白皙,和同事讲话羞涩时脸会红。说话的语调也比一般的男同志细得多。 

    支局一位投递员令我至今印象深刻。他是当地人,身材瘦高,说话做事都很迅速。五冬六夏,披星戴月也要送妥当日的每一份邮件。村民割稻、收麦大忙时,他就把邮件送到田间地头。自家孩子小,老婆长期患病,不能干农活。他完成单位工作后,还要把家中的农活担起来。 

    让“死信”复活,为不识字的村民代写书信,垫付邮费,代取包裹……这些事在这位投递员身上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10余年的投递工作中,他谦虚、耐心、周到地服务山乡村民,对投递区域的一草一木、一沟一河都充满了深情。他在弯弯的邮路上不断抒写绿衣使者服务山民的动人故事,树立起一心为民的良好形象。 

    有一次,他在投递过程中腿被狗咬得哗哗流血。仅在村民家要了一块布条简单包扎,就继续当天的工作,直到将一天邮件投递完毕才在领导和同事的劝导下去医院进行了处理。 

    他服务好,赢得了客户的信赖。每年报刊大收订,在全县投递员中,他都力拔头筹,率先高质量完成收订任务。 

    抚今追昔,曾经的农村邮电支局生活和工作条件都非常艰苦。但邮电职工无论生活、工作遇到多大困难,都像定海神针一样,牢牢地钉在自己的岗位上,把青春和激情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乡村网点,甘愿成为一颗熠熠发光的无名之星,用吃苦耐劳精神践行普遍服务的坚定承诺。

© 2007-2020 邮费网版权所有,pfee.cn  冀ICP备07017673号

冀公网安备 13030202001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