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注册登录

11天的奥林匹克文化之旅--2008年北京奥博会的难忘记忆

中国邮政报 2008-8-25 20:53:00

  8月18日下午,热闹了11天的北京展览馆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博览会落幕了。在过去的11天里,8万多人来到这座已有54年历史的北京第一座大型综合性展览馆,感受了一次奥林匹克文化之旅。

  五环“环”住了我的心

  来自内蒙古包头的吴先生拄着一根拐杖慢慢地在每一块奥运奖牌前仔细地观看着。身旁的儿子慢慢地跟在父亲身后,将父亲看过的所有奖牌用摄像机录下来。吴先生还不时地回头嘱咐儿子:“这个拍下来了吗?拍清楚点儿,大点儿。”吴先生告诉记者:“我来北京是做腿部手术的,从广播里听说北京展览馆正在举办奥博会,就想着不能去看奥运会比赛,怎么也得参与一下与奥运有关的活动。没想到来了能看到这么多的奥运奖牌、火炬、服装,奥运气氛太浓了,太令人惊喜了。你看,我让儿子把所有的东西都拍摄下来,一来可以留着回去慢慢看,还可以给太太看,二来留作纪念。在这里看到了北京奥运会火炬和奖牌,也算是遂了我看奥运会比赛的心愿。”

  一对北京的爷孙对奥运海报情有独钟,12岁的孙子拿着数码相机拍下了每一张奥运海报。爷爷说:“孙子喜欢画画,得知奥博会上有各种关于奥林匹克的艺术展品时便带他来了。既能感受奥林匹克的多彩文化,又能观摩这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集邮、钱币、绘画、雕塑等艺术精品,门票又不贵,对孩子而言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

  记者看到的这两幕每天都在奥博会反复上演。位于馆藏珍品展区的52枚奥运奖牌、32把奥运火炬、26幅奥运海报、33件奥运雕塑、134幅奥运绘画作品、16件奥运百年获奖艺术品,还有萨马兰奇、罗格等历届国际奥委会主席肖像,这些展品用夺目的五环光芒,吸引了每一位观众的目光。

  与奖牌、火炬等物品静态展示奥林匹克文化不同的是,互动区域的“魔幻试衣”和智能阅读机采用的则是动态的方式。一位来自贵州、在北京读书的女孩把“魔幻试衣”里的所有“衣服”都试了个遍,她兴奋地冲着记者喊:“真好玩!”“为什么觉得这个好玩?”记者问。“因为里面的衣服是往届奥运会上部分国家体育代表团的服装,用这种独特、新鲜的方式来感受奥运会,这种感觉太令人兴奋了。”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4岁的女儿正在一旁翻看智能阅读机里的《奥运百年》电子书。妈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奥博会上她感受到了奥林匹克散发出的一股浓浓的气息,奖牌、火炬散发出来的是奥林匹克的震撼,“魔幻试衣”传递的是奥林匹克的风情,而这些电子书则包含了奥林匹克的历史,“带女儿来奥博会参观,不虚此行”。一名北京奥运会城市志愿者对用自行车轮胎、接力棒、棒球等做成的五环色背景墙印象深刻,他评价说,这个设计既是对奥林匹克文化艺术独特魅力的展示,又是对北京奥运会科技、人文和环保理念的最佳诠释。

  对集邮爱好者来说,奥博会最吸引他们的就是邮展——包括萨马兰奇个人收藏邮品在内的非竞赛类邮集展区和来自全球22个国家的竞赛类邮集展览。在这里,他们也同样捕捉到了奥林匹克文化的气息。集邮爱好者傅小姐买了奥博会的通票,天天都来观展。“这么多精品邮集,一天怎么可能看得完?”傅小姐告诉记者,看了这么多奥运专题邮集,一颗心深深地被邮票上的奥运五环给“环”住了,奥运邮票太独特了。傅小姐还提了一点意见:“除邮票之外的例如实寄封之类的邮品上写得都是外国文字,没有中文解释,我都看不懂,好可惜啊。”在一框美国参展邮集前,还是一名集邮新丁的吴飞凡同学感叹道:“它太迷人了!想不到邮票也能如此淋漓尽致地展示奥林匹克文化,每一枚奥运邮票都在讲述一个奥运故事。看完邮展后,奥林匹克在我心中不再是一个无法说清的名词,而是一个个具体的运动员、一场场具体的比赛和一个个具体的比赛项目。”

  邮政“游”进了我的心

  要说奥博会上最热门的物品是什么,集邮护照当之无愧。每一名观众都拿着随票发送的集邮护照排一次又一次的长队,到一个又一个的展位上加盖邮戳。当记者问一位搞销售的张先生和他的女朋友为何集戳时,他回答说:“我们俩并不懂集邮,也不知道其他人集戳是为了什么。但对我们俩而言,集齐北京、上海、天津、秦皇岛、沈阳、香港这些奥运主办、协办城市的邮戳就等于一趟奥运国内游;集齐澳大利亚、希腊、英国的邮戳就是一趟奥运国际游;集齐越南、印度、日本、意大利等国家的邮戳,就是一趟出国游。”张先生的女朋友接过话茬兴高采烈地说:“我觉得集戳很好玩,我一定会找懂行的人好好问问,集戳的意义何在。”对于集邮,陕西电子科技大学二年级学生刘畅以前也是知之甚少,但这次来参观奥博会不但疯狂集戳,还给同学、朋友寄了一大沓纪念封。他说:“看到那么多人拿着集邮护照集戳,我也忍不住了,连我自己都被自己这种对集邮的热情吓住了。”手里拿着一大摞金牌运动员纪念封的范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以前也没接触过集邮,但此次单位组织来参观奥博会,看到现场出售金牌运动员纪念封,立刻就掏钱买了,因为这太有纪念意义了。有了这一次集邮行为,算是对集邮有了一点小体会,“我觉得集邮就是在纪念生活”。

  记者问一位同样在集邮护照上盖满了邮戳的老邮迷来奥博会都做了什么,他说:“你看我这本集邮护照上盖全了奥运比赛场馆的纪念戳,是排了3个多小时的队,花50元钱买到的,我感觉很值,是奥博会给我们邮迷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收藏机会。”全国邮展金奖获得者、人民教育出版社办公室主任王志刚已经来奥博会参观3次了,每次来他都要花半天时间去看邮展,因为展框中1896年首届奥运会的官方明信片、挂号封、印样都是难得的珍品,让人大饱眼福,他认为能看这样的展览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同样感到幸福的还有到奥博会参观的邮政先进个人和大客户代表。他们认为,中国邮政抓住北京奥运会举办这一契机,搭建奥博会这一平台,既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奥运文化,也扩大了自身的业务宣传和提高了社会影响力。展会吸引了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多家媒体前来采访,观众购买邮品的热情也十分高涨,充分地体现了中国邮政的雄厚实力。还有人说,因为热情收集各参展国邮政纪念戳,所以“邮政”两个字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

  奥博会序厅里的火漆火红火红的,人们最后纷纷在这里拍照留念,可留念的不只有这个从历史走来的火漆,还留念这里展出的奥林匹克艺术精品、浓浓的奥运氛围和集邮的快乐。人们留念的,就是中国邮政收获的——收获了深深的感谢,收获了细嫩的萌芽,收获了无比的自豪,收获了社会的尊重……

发表评论0条】【纠错】【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点击:32

更多关于 奥博会 的邮政新闻

  • 首届奥博会之集邮展览(2008-7-20 21:17:00)
  • 上海征集巡展奥博会受到市民欢迎(2008-7-20 21:06:00)
  • 奥博会临时邮局成立(2008-7-20 21:02:00)
  • 十省份奥博会门票售罄(2008-7-20 21:00:00)
  • 更多关于 奥博会 的站内信息

    暂时还没有相关的站内信息
    本站部分文章转载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Email和我联系!
    吃海鲜网旗下网站(网店): 吃海鲜网邮费网易食烤吧
    © 2007-2010 邮费网版权所有,pfee.cn 冀ICP备07017673号
    关于邮费网 ·站务论坛 · 站点地图 ·频道合作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