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为北京奥运加“邮”
8月24日,伴随着国家体育场奥运圣火的渐渐熄灭,北京奥运会所有赛事宣布全部结束。精彩的赛事以及“鸟巢”、“水立方”等比赛场馆的投入使用,吸引了大量的中外观众和游客,享受奥运、欣赏奥运、珍藏奥运,这是奥运会的无穷魅力和强大的感召力,是奥运会对人类在视觉和精神上的丰厚馈赠。借北京奥运会召开的契机,北京邮政热情参与,努力满足广大用户的用邮需求,谱写了一曲悠扬完美的奥运服务之歌。
一流组织 场馆服务运转良好
2008年7月20日,北京邮政奥运通信运行方案正式启动。40多条邮路、70多辆邮政服务车、80多个网点开始运行,近3000名邮政职工开始按照方案要求处理奥运邮件。
随着各项赛事的开展,各个场馆观众数量与日俱增,所有的观众都想把自己参与奥运的喜悦与家人和朋友分享,从奥运场馆寄出的邮件无疑是最有纪念意义的。由于涉奥邮件的处理采用的是“安全区域—安全区域”的模式,涉及多个部门和环节,加上数量巨大,奥运一线的职工需要付出比处理平常邮件多出许多的辛苦。“这里的邮编是多少?”“102008!”由于奥运中心区是新设立的邮政网点,很多观众不知道邮编,所以这6个数字成了职工回答最多的话语。指导填写各种单据、当面验视封装、拴挂专门的奥运路单和专门的奥运邮件铅封、安检复核成为奥运场馆邮政职工手中总也忙不完的活。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23日,全部涉奥网点共收寄各类函件78万件、各类包裹1600个、速递邮件2900件;投递涉奥函件48万件、包裹1200个、各类报刊36万份、特快专递5300份。
贴心服务 构筑亮丽风景
邮政人员的规范服务、真心的微笑成了奥运服务网络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奥运村、在IBC、在所有的奥运场馆,临时邮局都是最温馨的地方,很多国际友人与临时邮局的工作人员成了好朋友。而与此同时,经北京奥组委紧急协调,北京邮政又主动承担了进奥运村直接拉运行李的任务,写有中国邮政标识的邮车在奥运会期间第一次开进了奥运村。为了减少各国代表团候机时间,北京邮政根据各个代表团航班时间科学调配车辆,选择运动员出发乘坐班车前往机场前30分钟将行李车直接开到各个代表团的公寓楼前,拉运完行李随代表团班车直接前往机场。此举虽然大大方便了各国运动员,但是却极大地增加了物流运输调度的难度。8月25日,仅上午11时至下午1时,就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匈牙利和中华台北5个代表团离开奥运村。每个代表团的行李都需要3~4辆车拉运。奥运村公寓间道路狭窄,各国运动员行李普遍超重、超多,而且怕积压,能进入奥运村的职工数量有限,为了确保准时、高效地完成运输任务,调度上去了,领导上去了,后勤上去了,所有的职工顶着高温,在短短两个小时内装车14辆,确保了这些代表团准时离开。“内地邮政服务一流,感谢你们!我们会常回家看看的!欢迎你们来宝岛台湾做客!”中华台北代表团团长在北京邮政职工装运行李时,主动上前表示感谢,并送上中华台北奥委会的纪念章给大家留念。
个性化服务 与用户近距离互动
奥运会期间,北京邮政精心准备的奥运邮品受到追捧。北京邮政为奥运赛事服务准备了33种100余万册邮品,并制作了中、英、法三种文字的《奥运邮品目录》,其中,《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竞赛场馆》邮册和邮折、《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火炬接力邮票册》和《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项目》等邮品销量位居前列。此外,个性化邮票和个性化明信片的制作也成为奥运村村民及各涉奥网点备受关注的焦点。
225元制作60枚印有自己头像的邮票,10元制作一枚印有鸟巢北京的明信片,这样的个性化服务真正拉近了奥运与普通人的距离,也在无形中彰显了邮政的品牌和信誉。由于奥运期间推出的个性化邮票只有奥运村邮局和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邮局可以制作,因此,个性化邮票每天200版的限额很快就告罄了。和数量有限的个性化邮票相比,个性化明信片则显得更加“平民”,每天都有上百张的制作量。
由于个性化邮品制作台席的来宾络绎不绝,到中午就餐时间,台席工作人员都脱不开身。其中,负责图片制作、排版的邮政工作人员为了尽量不让来宾等待太长时间,不惜错过就餐时间,精益求精、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力求将最完美的邮品呈交给来宾。在众多排队制作个性化邮票的来宾中,有来自香港的志愿者们。当问及为什么要制作个性化邮票时,冯先生说:“我可以把印着我自己头像的明信片寄给香港的亲戚朋友,尤其是还有奥运会会徽,可以让没有亲临北京的朋友与我一起感受奥运气氛!”张先生说:“昨天看到团队里有其他的朋友做,超赞的(非常漂亮),这个设计我太喜欢了!所以今天一早就过来了,在香港没有这种个性化邮票的制作,北京邮政服务还蛮有特色的!”
更多关于 中国邮政 的邮政新闻
更多关于 中国邮政 的站内信息
本站部分文章转载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Email和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