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女邮递员尼玛拉木:梅里雪山下的“红衣信使”
梅里雪山静静地矗立着,澜沧江挨着雪山向南奔流。
这里是云南省德钦县云岭乡。由于地势险峻,交通和通讯不畅,邮路成为一些村寨与外界联系的唯一渠道。
目前,尼玛拉木是云岭乡邮政所唯一的投递员。与通常的绿色邮政制服不同,尼玛拉木在邮路上总是穿一件红色的外衣,因为,红色在野外十分醒目,遇到危险时便于求救。久而久之,乡亲们都亲切地称她为“红衣信使”。
她走的邮路,是全国最艰苦的邮路之一
云岭乡邮路分3条,共长350多公里,来回走完一圈需要10来天。
走上邮路,各种考验与艰险接踵而来。尼玛拉木走的邮路多在悬崖峭壁间,山路不能通车,有的地方连马都过不去,只能靠步行。还有的地方根本就没有路,陡峭的山坡上寸草不生,全是碎石,一旦不慎失足,几无生还可能。
滇西高原气候被形容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尼玛拉木说,她走的一条邮路,要翻越寒冷的雪线,又要下到干热的河谷,这使怎么穿衣服变得很麻烦。高达2500多米的海拔落差对身体健康也是一个巨大考验。在邮路上,尼玛拉木还要应对雨季多发的滑坡、泥石流,以及随时从山上滚落的石头。
溜索曾经是当地群众过江的唯一交通工具,意外随时都可能发生,尤其雨天溜索太滑,刹不住,尼玛拉木经常会狠狠地撞在挡墙上。云南省邮政公司党群工作部部长杨军介绍,尼玛拉木走的步班邮路、溜索邮路,是全国最艰苦的邮路之一。邮政系统曾推出《感动国人的中国邮路》画册,尼玛拉木在滚滚澜沧江上背着邮包过溜索的照片被选作封面。
“乡亲们收到邮件都很开心,我背的越多,他们越高兴。”
在雪域高原这片土地上,老百姓对“邮政”有着特殊的感情。把每封邮件、每份报刊及时准确地送到乡亲们手中,是尼玛拉木最大的目标,她以最坚强的信念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遇到困难时,她就对自己说,乡亲们在盼着信呢!因为这一份期盼,再苦再累她也愿意坚持。
七八月份录取通知书比较多,这是尼玛拉木最辛苦的时候。通知书一到,必须立即出发,投送给本人。一次,为了给羊咱村鲁追家送录取通知书,尼玛拉木连闯3道泥石流,裤腿浸满泥浆。当鲁追从她冻僵的手中接过没有一点污损的邮件时,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还有一次,为了送一份录取通知书,尼玛拉木花了整整6天,不断在乡上和村子里往来穿梭,最后终于在一块高山牧场找到了正在放羊的考生。
近年来,当地与外界联系越来越多,还有企业为村民赠阅报刊,加上经常为村民带盐巴、药品、针线等生活用品,尼玛拉木的两个邮包越来越重。尼玛拉木觉得这是好事,她说:“乡亲们收到邮件都很开心,我背的越多,他们越高兴。”
“我不去送信,那让谁去送呢?”
为了方便工作,尼玛拉木把家搬到了邮政所。儿子今年已经6岁,出门时,经常抱着妈妈的腿哭,尼玛拉木心里很难受,觉得亏欠了孩子。因此,尼玛拉木经常在儿子还没有醒来时就早早出门。
由于忙着送信,照看孩子、做家务的活计都留给了丈夫,以至于丈夫被邻居们笑称为“尼玛拉木的媳妇”。丈夫开着一辆面包车,也经常被尼玛拉木“征用”,帮她到能通车的村子去送邮件。
近些年来,许多当地青年外出打工,尼玛拉木也有这样的机会,但她选择了留下为乡亲们服务。丈夫也曾劝说她放弃这份又累又危险的工作,尼玛拉木坚决不同意。她说:“看到村民拿到信时开心的样子,我也很开心。村民们对我这么好,我不送信,那让谁去送呢?”
更多关于 邮递员 尼玛拉木 的邮政新闻
更多关于 邮递员 尼玛拉木 的站内信息
本站部分文章转载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Email和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