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邮政公司速递局快速发展经验谈
今年以来,安徽邮政速递呈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全省速递收入增长率连续10个月超全国邮政平均水平,连续6个月在全国邮政排在前三名。1~10月,安徽速递业务完成收入2.24亿元,同比增长27.59%。
网络优化:传递速度更快
速递的竞争就是时限的竞争,安徽邮政着力打造快速高效的网络平台,有力支撑了业务发展。去年下半年,安徽邮政抓住中国邮政“全夜航”集散中心从上海转场南京的契机,组开了合肥至南京、芜湖至南京、蚌埠至南京3条快速邮路,形成合肥、芜湖、蚌埠“全夜航”省内三大区域集散中心。每天凌晨3点,员工就赶到南京进行邮件交换,原来全省只有14个市、27个县能赶上“全夜航”,调整后全省所有市县局均纳入“全夜航”开通范围,与过去相比,安徽出口全国各大中城市邮件的传递时间缩短了半天至一天。
为满足省内速递业务的时限需求,省公司组开了14条省内快速邮路,每天凌晨1点~3点在合肥集散交换,8点返回各市,使省内各市间互寄的特快邮件95%达到了“次晨达”的要求。省公司要求各市局结合骨干网的变化优化区乡邮路,通过调整,目前,全省邮政95%的县局邮件出口达到两个频次,大大加快了县局邮件的出口速度。
业务宣传:品牌影响更强
为扩大EMS的品牌影响力,安徽省公司加大对速递业务的宣传投入,投入100多万元开展了一系列组合式的业务宣传。在“全夜航”转场之际,召集中央驻皖和省内主流媒体召开了新闻通气会,介绍“全夜航”转场南京对安徽邮政速递和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在安徽卫视、安徽交通台、安徽生活广播电台上播发广告,并制作600多个易拉宝在各营业大厅摆放。
如今,在合肥—南京、合肥—蚌埠、合肥—安庆、合肥—淮南、宣城—杭州等主要高速路上,人们可以看到印有刘翔形象的次晨达、次日递高架广告,这些户外广告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扩大了EMS的品牌影响。
机制创新:积极性更高
良好的机制是企业发展的推进器。安徽省邮政公司在经营管理机制上采取的配套措施,调动了市县局、专业公司和揽投人员的积极性。
省公司在集团公司试行重点城市市县一体化改革的基础上先行一步,将县局速递人员、资产、收入全部纳入市局管理和考核,发挥了市局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加强了对县局的指导,构建起大同城的经营、网络格局。同时,与县局领导班子绩效考核挂钩,使县局能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这项业务的发展。
对市局速递公司经理则实行风险抵押考核,将压力和动力集于一身。为调动各局速递公司经理的积极性,年初根据速递业务收入的多少,各局公司经理每人上缴6000元到10000元不等的风险抵押金,对其业务收入、质量标准、规范经营、安全生产和损益核算进行考核,年底根据考核结果有奖有罚。
为体现“多劳多得、质效优先、岗位业绩同个人薪酬相对等”的分配原则,各局在揽收岗推行“底薪+提成”,在投递岗推行“计件+质效+特殊补贴”的分配方式,底薪由各局自定,提成则考虑收入的毛利率,低于最低毛利率的不提成。对投递岗则根据投递难度系数,重点考核投递质量,对超远程段道、存在其他特殊投递困难和代收货款的给予特殊补贴。各局根据省公司的部署,认真测算存量和增量市场、投递件数,优化投递段道,制定本局营销岗和投递岗薪酬分配考核办法,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全省的揽收比重由原来的40%提高到50%,合肥、芜湖、阜阳等重点城市的及时投递率达到90%以上。
“两区一商”开发:发展思路更宽
随着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域经济更加活跃,“两区一商”市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商品集散地)呈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对速递、物流等业务需求旺盛。为此,省公司提出“速递领先,其他业务跟进”的决策,加强对“两区一商”市场的开发。
为摸清全省“两区一商”市场情况,全省邮政开展了大规模的市场调研。省公司印发了“两区一商”调查表、大客户用邮情况调查表,要求各局对本地工业园区的级别、产值、客户用邮种类、规模、选择何种业务等进行详细的调研。共调研了173个开发区,基本掌握了“两区一商”的分布规模、邮政局所设置、服务水平、大客户用邮、竞争对手情况和邮政市场占有率,在此基础上,加大了对“两区一商”的资源投入。在“两区一商”市场开发中,新增速递专业人员197人、揽收汽车59辆、摩托车96辆。
为打开“两区一商”市场,各局与市经贸委接洽,由市经贸委下发文件,推广使用邮政速递物流业务,由管委会召集园区的大客户召开业务推介会,现场推介邮政速递业务,有效地拉近了邮政和客户的距离。各局组成了“两区一商”市场开发项目组,从其他部门抽调业务素质高、营销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项目组,加大营销公关力度,使市场开发速度进一步加快。
奥运会结束后,全省邮政立即开展了“客户维护月”活动,各局认真整理奥运会受限客户信息,上门走访大客户,及时传递解禁通知。在“客户维护月”活动中,全省邮政共走访客户近5000家。一些局还组织了大客户座谈会、联谊会等活动,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与联系,吸引部分客户重新回归EMS,使一部分受影响的化妆品客户,又从其他快递重新回到了邮政渠道,有的客户已经恢复到奥运会前的寄递业务量。
今年1~10月,全省邮政“两区一商”形成的速递业务收入为6691.95万元。“两区一商”开发对县局速递业务收入拉动最为明显,1~10月,县局速递业务收入增长率达22.27%,而去年上半年还是负增长。
损益核算:管理更精细
今年5月1日,安徽省公司从浙江邮政引进了速递成本结算系统,该系统通过对系统中的收寄信息数据的汇总分析,按照系统设定的公式及参数,测算各项业务种类的利润水平,从而对经营的效益状况进****态监控、分析、管理,达到明明白白做市场、轻轻松松管成本,该系统率先在合肥局试点,后推广至全省邮政企业。
为进一步深化责任中心损益核算,省公司制定速递责任中心损益核算激励考核办法,并拿出了50万元工资总额考核各局速递责任中心直接利润率、结算后利润率、边际贡献率、人工成本对收入的贡献率、资产相关成本对收入贡献率等5项指标,工资总额直接用于奖励各局速递专业从业人员。
更多关于 邮政速递 的邮政新闻
更多关于 邮政速递 的站内信息
本站部分文章转载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Email和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