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邮政总局历史
第一代香港邮政总局(1841年~1846年)位于香港圣约翰座堂对面的一间小屋内。
第二代香港邮政总局(1846年~1911年)位于香港毕打街与皇后大道中交界处。
第三代香港邮政总局(1911年~1976年)位于香港毕打街与德辅道中交界处,属英国文艺复兴时期风格建筑(见右图)。上世纪70年代末因为建地铁而被拆,现址为环球大厦。
第四代香港邮政总局(1976年~至今)位于香港中环康乐广场2号,面向维多利亚港。
在1841年之前,香港邮政总局被称为“书信馆”。
身临其境逛邮局
香港邮政总局位于香港中环康乐广场2号。现在的香港邮政总局大楼已是第四代,于1976年8月1日落成启用。出中环天星渡轮码头向西,在林立的高楼中穿行,我便看到了香港邮政总局大厦。大厦上有非常明显的“GeneralPostOffice邮政总局”的文字。这幢大厦的第一层和第二层是一所对外营业的邮政局,我从香港邮政的网站查询得知,这家邮局叫中环邮政总局。进入到邮局大厅,里面非常宽敞明亮,和北京比较大的邮局基本相像。
中环邮政总局的柜台都被漆成了绿白相间的颜色。与内地邮局明显不一样的地方是,他们的集邮柜台设置有栏杆,这样每次只能进去一名顾客,我猜想可能是为了顾客选购邮品的私密性;集邮柜台边的橱窗里陈列着一些邮品,以香港邮政近期发行的邮品为主,也有一些外国邮票;柜台上摆放着一沓邮政总局集邮品购买表格,顾客只要将选中邮品的名称、购买数量等填入表格,营业员就会按表提供服务。令我不明白的是,在这里购买邮品,没有结账清单,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购物小票”。
集邮柜台的另一边有邮集和邮政用品展出。一台充满了历史沧桑感的老式自动售票机静静地“站立”在墙边,只要在其两个窗口分别投入10分或50分硬币(这里指的是港币),就会吐出10分或50分普通邮票。投币买邮票的游客不少,大多是带着好奇的心情,买来留作纪念。
我从中环邮政总局的业务宣传单上得知,香港邮政也开办有一站式缴费服务,名为“邮缴通”,我以为是和中国邮政代收水电费差不多的业务,可后来上网一查才知道,“邮缴通”业务包罗万象,不仅可以代收水费、电费、电话费、有线电视费、煤气费,还能代收交通罚款、地税、环境卫生罚款,甚至还能代收学生学费。
可能因为这里是香港邮政总部所在的邮局,所以,中环邮政总局有些与众不同的地方。
这里有一个香港邮政独一无二的地方———“邮展廊”。为了保存并研究本地的邮政历史,香港邮政在中环邮政总局地下利用有限的空间辟出“邮展廊”。“邮展廊”的展品种类繁多,例如纪念邮票、特别邮票、试色样票、邮筒及邮票售卖机等。简单来说,可分为两个区域———“邮展区”和“历史阁”。“邮展区”当时正在进行一个“司法邮票”展览,展品包括香港邮政2008年11月27日新发行的《司法》特别邮票以及一些其他邮政部门曾经发行的与司法有关题材的邮票。展览还介绍了香港的司法制度。所有文字说明都为中英文双语。“历史阁”是对展览设施升级换代后重新开放的,正展出以“机械拣信系统”为主题的一系列展品,还有一些香港邮政以前使用的机械式磅秤及日戳。
中环邮政总局还有一个全港独一无二的邮戳———“天星渡轮”邮戳。黑色邮戳的中央是有上百年历史的天星渡轮图案。如果在这里寄发邮件,只要你愿意,都可以投递到中环邮政总局二楼一个特别窗口中的大邮筒里,那里面的邮件都会在被盖上当日的“天星渡轮”邮戳后发出。邮局里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这里的顾客本来就不是很多,特意来加盖“天星渡轮”邮戳的人就更少了。我确实也发现,那个专门的邮筒里只有寥寥四五封信而已。很可惜,当时因为时间关系我没有把明信片从这里寄出,甚是遗憾。
中环邮政总局还有一个地方很吸引像我一样的游客。在邮政大厅,有一个装修得像精品屋的房间,里面出售各种与香港或邮政有关的精美物品,有明信片、画册、贺卡、邮票、纪念品、包装纸等,以及邮筒匙扣、邮袋笔座、邮筒书签、邮差先生、邮筒模型、水晶邮戳等来自有着邮政用品创意的小物件,这些物品精致可爱,五彩缤纷,个个让人爱不释手!这里就是“邮趣廊”。
我最喜欢的是“邮趣廊”的一个橱窗里摆的各国很多不同造型的邮筒模型,里面也有我非常熟悉的中国邮政曾使用的和正在使用的绿色邮筒。每一个邮筒都很逼真,很漂亮,不过标价也让人咋舌,没有哪个低于100港币。我最后只挑选了几张港岛夜景的明信片,寄回北京给同事和自己留作纪念。
橱窗里也有香港邮政的邮筒模型。香港邮政的邮筒是绿色和紫色的,但在香港回归前是红色的,亦附有英国女皇的标志。香港邮政的制服也由回归前的红色改为回归后的绿色。香港邮政在回归后还启用了新的邮政标志———外形为明快的线条组成的蜂鸟形象,鸟的头和身体构成“邮政”的英文单词首字母“P”,鸟的羽毛为机盖邮戳中的波纹线。蜂鸟虽小,但具有快捷的速度和坚毅的意志。香港邮政的新标志,象征为用户提供完善和快捷的服务。
我后来上香港邮政的网站看到了关于“邮趣廊”的介绍。香港47家邮政局都设有“邮趣廊”,我去的中环邮政总局“邮趣廊”是1996年12月4日开业的。“邮趣廊”的产品分了很多系列,有邮车模型系列、邮筒钱箱系列、世界各地邮筒系列、水晶系列、匙扣及饰针系列、文房系列等。除了去实体店购买,亦可通过香港“生活易”电子商店和香港邮政网上购物网站“乐满邮”购买。
香港邮政为顾客想得很周到,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在周日逛完星光大道后,想去附近的邮局寄信,但香港邮局在周日只营业到下午两时,我到达尖沙咀邮局时已经关门了,隔着玻璃看到柜台已无营业员。我正发愁如何将手中的明信片寄出时,发现邮局的外面有自动邮票售卖机,提供寄往各地、各国各种资费的邮票。其实,我真的不用发愁,即便我不会使用这种自动邮票售卖机,我还可以找一家便利店去购买邮票,因为遍布香港大街小巷的便利店都有邮票出售。
在尖沙咀邮局,我还看到邮局旁门的电梯直通二层的信箱区。信箱区里的小型的、私用邮箱柜排列得整整齐齐,信箱材质为不锈钢。这种私用信箱由信箱租用人自行前来收取邮件,取信时间一般都为早8时至晚8时。个人可以去指定的备有私用信箱的邮局去登记租用。我在香港邮政关于私人租用邮箱的规则中看到这样一条规定:“不得以虚假姓名租用信箱,亦不得利用信箱作不正当的用途。香港邮政署长有权拒绝将信箱租予或继续租予任何人士,而无须述明理由。”在信箱区,我还发现一个很贴心的细节:在每组邮箱前都摆着一个结实的圆形墩,这是专为租用高处信箱的用户取邮件准备的。
香港邮政与网络
为了更多地了解香港邮政,也为了写好这篇文章,从香港回京后,我非常仔细地浏览了香港邮政的网站(www.hongkongpost.com)。我发现,香港邮政充分利用网络来发展业务、提供服务和展示形象。
香港邮政网站的左边是一溜儿的功能列表,排在第一的是“首页”,第二就是“邮件追查”。香港邮政对邮件查询很重视,所有柜位局、派递局和拣信中心均装设有“邮件追查系统”,以计算机追查特快专递、本地邮政速递、挂号、记录派递、保险等邮件和包裹。此外,香港邮政还通过互动语音系统和网站,通知顾客邮件追查的结果。对不能马上提供反馈信息的查询,香港邮政在网上提供了查询表格,用户既能在线填写查询表格点击上交,也可下载表格后再填写;更重要的是,表格填写好后,用户既能将查询表格交至香港邮政任何一家邮局,也可将它寄至或传真给香港邮政专门设置的邮件查询组。这一点,我亲自在网站试了一下,果然是很方便、迅速、贴心。
香港邮政有一个专门的网上购物网站(www.shopthrupost.hk),就是文章前面提到的“乐满邮”。通过这个网站,可以购买书籍、地图、光碟、工艺品、电子产品、食品、酒、“邮廊趣”精品和集邮品等。我发现,通过网站能购买的集邮品中还包括新邮。不论你在任何地方,只要能上网,通过简单注册,有信用卡支付能力的用户就可以通过“乐满邮”购买到自己喜欢的新邮。香港邮政是没有新邮预订政策的。当然,除了网站,在新邮发行当日,香港各邮局便开始公开按面值发售,每种邮票品种有限定购买数量,但不限制你反复排队,直到售完为止。半年后公布销售数量,没售完的全部销毁。
在浏览香港邮政网站时,我还发现在“关于香港邮政”一栏中有一个感觉很新鲜的《欢迎词》小栏目。点击打开,内容如下:
“欢迎浏览香港邮政网页。
香港邮政成立于一八四一年,百多年来一直为各界提供优良服务。一九九五年转以营运基金模式运作,经过不断蜕变,现已成为灵活多变、以客为本、市场主导的服务机构。香港邮政不但网络庞大,覆盖全面,而且信誉昭著。除传统业务外,更积极开拓新的产品市场,提供多元化的物流服务。香港邮政承诺为顾客提供稳妥方便而又物有所值的邮政服务。
香港邮政网页提供一个简单易用的互动平台,让你任意浏览各项服务及最新的产品信息。在分享我们的‘企业宣言、抱负、使命和信念’之际,又可随时于网上订购我们为你精心挑选的邮品。
祝‘网’途愉快!欢迎随时与我们交流意见!香港邮政一定尽心尽力为各界服务,实践‘传心意.递商机’的企业精神。”
再往下看,署名竟然是“署理香港邮政署长陈猷烽”。我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短短300余字里不仅有香港邮政的历史、近况、企业文化,还给香港邮政网站做了广告,语言精练,还透出贴心和温馨。
感受过香港邮政后,我突然想到,如果像我所在的北京王府井邮局这种游客较多的邮局内也设置“邮趣廊”的话,邮局的收益应该能有所增加吧。
更多关于 香港邮政 的邮政新闻
更多关于 香港邮政 的站内信息
本站部分文章转载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Email和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