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信息化的标兵--郑平
在广东省邮政信息技术局,经常可以看到中等个头、说话轻柔、时常面带笑容的郑平,不论是在部门内部讨论会上,还是与技术人员并肩作战中,他都是一个低调、不善张扬的人。可是,他那副斯文眼镜后一双目光深邃的眼睛,则彰显着这位新近跨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行列的邮政科技人员的智慧。
郑平,今年40岁,原为广东省邮政信息技术局软件开发部主任,今年年初,调任该局运行维护部主任,负责全省邮政金融网、邮政综合网等应用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自1997年由华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郑平就与广东邮政结下了良缘,转眼间,他已在邮政信息技术这片田地里耕耘了12年,把人生中精力最充沛的青春时期奉献给了中国邮政。他无怨无悔,始终对邮政事业一片赤诚,对邮政信息化建设一片痴情。他先后参与或负责完成了10多个大中型邮政金融网开发项目,极大地推进了广东邮政金融的技术进步,为广东邮政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维护作出了突出贡献。
搞开发 敢为人先
郑平常说:“搞信息技术的人啊,如果没有不怕苦、敢吃苦、能攻坚、能啃硬骨头的能力,如果没有破除盲从的勇气,就很难站在信息技术的前沿。”在工作中时时刻刻留心、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多想一步,不盲从权威,敢为人先,已经成为郑平的一种习惯。
记得在2003年春节前,随着广东邮政储蓄业务的发展,邮政金融网广东省交换中心的处理能力严重不足,对用户办理业务造成很大影响,广州主流媒体也进行了相关报道。为此,广东邮政紧急成立项目组,并多次与软件开发厂家进行沟通,但对方始终无法提出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
在厂家已经决定放弃技术改造的情况下,郑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该问题的专题研讨会上,他对在场的众多技术人员说:“我觉得可以通过将主机应用与数据库分离的方案解决这个问题。”但这个提法马上受到一些与会者的嘲笑,说他太天真,是个理论的演说家。软件开发厂家代表也认为,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但是执着的郑平没有放弃,充分利用自己扎实的专业功底,带着技术人员查阅资料,编写程序,寻找设备,想方设法模拟生产环境,反复进行试验。他曾几天几夜没有回家,吃住都在工作现场,家人抱怨说:“你的家在哪里啊,是不是你准备嫁给你那谁都不信的技术方案了啊!”郑平只能抱歉地笑笑,随后又投入到工作中。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郑平带领技术人员成功完成了省交换中心应用与数据库的分离工作。
系统改造后的短短两天时间内,交易量从改造前的每天13万笔增长到每天16万笔,差错交易量从切换前的每天1000多笔减少到每天30多笔,成功率从改造前的85%提高到99%。到2004年,每天的交易量更增加到30万笔,成倍地提高了邮政金融网广东省交换中心的处理能力,有效地保障了省交换中心的正常运作,不仅节省了重购设备及应用系统改造所需的巨额资金,还为邮政储蓄带来了上千万元的手续费业务收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该项目的成功开发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做好技术维护研发工作,不仅要不断学习补充新知识,使技术精益求精,更要敢于创新,敢于挑战权威,才能使信息技术更加适应业务发展需要,更加有价值。”郑平开心地笑了。
2004年,中国邮政储蓄金融网统一版本工程正式启动,广东邮政是试点省份之一。广东邮政金融网在长期发展中,由于业务需要,开发了各种邮政金融中间业务系统,统版工作的难度、复杂性、牵涉面等都远大于其他省份,因此,在对技术方案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出现了多种思路。在这种情况下,郑平没有慌乱,也没有盲从,而是对系统进行深入地调研、全面地分析、反复地论证,凭借多年来金融网系统开发和维护的丰富经验,提出了建设中间业务转接处理系统的方案,最终被管理层采纳并实施,避免了广东全省邮政各中间业务系统的大量改造,实现了各中间业务系统的平稳过渡,从而将主要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到统版数据移植、新系统业务与技术推广工作中,保障了广东邮政储蓄统版工程的成功实施。
克难关 团队协作
郑平一直信奉这样的理念:“团队协作是信息技术工作的灵魂。只有把个人的技术力量深深融合到整个团队中,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嘛,我们搞技术玩的就是兄弟攻略。”
在2000年年底到2001年年初那段时间,为了适应加入WTO后发展的需要,提高我国金融业市场竞争力,国家启动了全国银行卡联网工程。广州、深圳是第一批试点城市,邮政储蓄被纳入试点范围。该项目开发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金融网所有系统改造,稍有失误,不仅会影响邮政储蓄业务发展,还将严重影响国家整个金融系统的运作。为此,很多单位都采取花巨资委托相关厂家开发的方式来完成这项工作。
但郑平认为,凭借邮政技术人员自身的力量也能顺利完成任务。于是,他和同事们主动向上级领导请缨,承担了该项目的开发工作。大家连续奋战几个月,加班加点分析数据、编程、测试,克服种种困难,终于按进度完成了软件开发工作。
不料系统投入运行后,出现了通讯自动断链的怪问题,而且问题非常隐蔽,一时查不出原因。
当时项目组人员已经疲惫不堪,体力严重透支,郑平在第一时间鼓励大家再接再厉,并挑选精干人员,组成专门诊断小组,又持续几天通宵达旦查找问题所在,最后查明是原系统开发厂家技术平台存在缺陷。他立刻和精通此项工作的技术人员进行沟通,改进程序,不仅确保了系统正常运作,还为广东邮政金融网今后的安全运行排除了一个“地雷”。
该项目的成功开发,使广东邮储领先其他银行及其他兄弟省份邮储实现了绿卡标准化,不仅为企业节约了一大笔软件开发费用,而且赢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声誉,在业内引起较大的震动,广东省邮政信息技术局也因此被中国人民银行评为“银行卡联网通用工作先进集体”。
带队伍 育才有方
除了从事大量技术研发工作,担任广东省邮政信息技术局软件开发部主任的郑平还在提高软件开发的规范性和工作效率、加强开发团队建设等方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他通过引入CMMI理念,理顺了开发流程,建立了软件开发的规范化体系;通过组建专门的软件测试小组,强化了软件的技术质量;通过加强部门软件配置管理平台建设,为软件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支撑环境;通过完善业务需求、技术方案的评审,加强软件技术质量控制等,保证了各个项目开发工作的顺利实施。
在强化内部管理、打造一流团队的同时,多年的管理经验让郑平意识到培养第二梯队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在郑平的大力培养、倾心帮助下,项目开发团队里涌现出大批技术骨干,并大都在以后的工作中成为独当一面的栋梁之才。面对这百花齐放的人才队伍建设格局,郑平总是说:“这都是他们自身努力的结果,我只是为他们提供了平台而已,他们自身的优秀潜质是他们成功的关键。”
多年来,郑平带领软件开发部进行了大量应用系统的开发,其中多个项目获得原国家邮政局、广东省科技厅、原广东省邮政局颁发的“科技进步奖”等,软件开发部还先后获得了广东省“青年文明号”、广东省总工会“创新示范岗”、“广东省邮政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
人生在拼搏中升华,事业在奋斗中收获。郑平的辛勤努力得到了业内外的充分认可,他于2002年获得“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007年入选“邮政企业百名优秀科技人才”,此次又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如果把广东邮政信息化建设比作一首大气磅礴的交响乐,那么郑平无疑是其中一个铿锵有力的音符,他无私奉献、追求创新的品质,汇聚成乐曲中最美妙的旋律。怀着对软件开发的痴情,对邮政事业的热情,对广大用户的一片真情,郑平说他将在新的岗位上不畏艰辛,孜孜追求,为广东邮政信息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更多关于 邮政 信息化 的邮政新闻
更多关于 邮政 信息化 的站内信息
本站部分文章转载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Email和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