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邮政“寻找朋友最多的人”活动追记
3月4日,陕西邮政“寻找朋友最多的人”活动圆满落下帷幕。经汇总统计,咸阳市的张立勇先生收到贺卡1881枚,成为今年陕西全省收到贺卡最多的人。
此项活动的开展,让邮政贺卡在黄土高坡上着着实实火了一把:《三秦都市报》连续刊登了51篇感人的“贺卡故事”;西安阎良区30多名农民工利用邮政贺卡讨薪成功;《华商报》评选出“最具创意新年祝福”十大方式,邮政贺卡送祝福位列第二,仅次于视频送祝福……
巧借力
2006年12月12日,陕西邮政以邮政贺卡为载体,在全省范围内推出了“寻找朋友最多的人”活动。在手机短信、电子邮件、QQ等通信方式备受青睐的今天,怎样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使用邮政贺卡这种传统的祝福载体,成为活动策划者首先考虑的问题。几经谋划,他们想出了一个巧借媒体之力营造氛围、撬动市场的营销方案。
《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西安晚报》、《华商报》是陕西省四家主要的纸质新闻媒体,它们在新闻报道上的竞争非常激烈,都想通过刊发独家新闻来吸引读者的“眼球”。抓住这一心理,在“寻找朋友最多的人”活动开始后,陕西邮政就主动找到《三秦都市报》,提出双方合作开展“贺卡故事”公开征文活动,得到了对方的支持。此后,该报以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医患情、战友情、夫妻情、父母情等为主题,连续刊登征集到的“贺卡故事”。这些故事见报后在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购买《三秦都市报》,阅读尘封已久的感人故事。《三秦都市报》的热销,引起了其他媒体的注意。随即,在陕西发行量最大的《华商报》也将目光对准了邮政贺卡,在发现西安市阎良区30多名农民工利用邮政贺卡讨薪的新闻线索后,立即进行了跟踪报道。与此同时,《西安晚报》也主动跟进,“民工用邮政贺卡讨薪”的报道被各家媒体连篇累牍地推了出来。一时间,曾被人们冷落的邮政贺卡又重新受到了关注,成了新闻媒体报道中、大街小巷人们谈话间的“高频词”。
广宣传
为扩大“寻找朋友最多的人”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陕西邮政制作了海报等活动宣传品,并在《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华商报》、《西安晚报》上刊登了介绍整个活动时间、参与方式、评选标准的文章。很多读者看到报纸后都打来热线电话,咨询有关事宜,几天时间内活动组委会就接到咨询电话500余个。
同时,陕西邮政各基层单位也纷纷采取多种形式借势造市,大力宣传邮政贺卡。汉中市邮政局在《汉中日报》刊登了“寻找朋友最多的人”活动启事,并且每天在汉中音乐台的黄金时段滚动播出活动消息,还制作了1期邮送广告在全市各学校门口广泛张贴、发放;西安市邮政局为此次活动设置了“幸福星”、“幸运星”、“如意星”、“贺卡之星”等奖项,对外公布了15个贺卡登记网点、2个贺卡登记邮箱和15部热线电话,制作了登记桌牌、登记纪念戳和抽奖券;渭南市邮政局在大荔县同州广场开展了“寻找朋友最多的人”贺卡营销现场宣传活动。
造大“市”
经过新闻媒体和陕西邮政的大力宣传,“寻找朋友最多的人”活动在陕西全省各地开展得红红火火,购买、邮寄邮政贺卡的氛围日渐浓厚。
在西安市电子城某公司工作的黄先生是一位集邮爱好者,他共收到了736枚2007年的邮政贺卡。他对记者说,他在报纸上看到邮政部门开展“寻找朋友最多的人”这一活动的消息后,马上在网上发帖子要求有同样爱好的网友互寄贺卡,他认为邮政贺卡既能收藏又能兑奖,还是一种极好的朋友间相互沟通情感的方式,因此一直在他的收藏范围之内。 安康市汉滨区流水派出所民警尹正茂担负着其辖区辛庄小学的普法工作,经常对学生们进行普法教育,学生们在写给他的贺卡上亲切地称他为“警察校长”。他说这一枚枚小小的贺卡让他感到了人民警察的责任重大。西安高新区一位名叫王晓林的先生说,贺卡化解了他与战友之间的矛盾,成为医治情感创伤的“金创药”。通过邮寄贺卡讨薪成功的西安市阎良区法院审判综合大楼工地上的农民工更是对邮政贺卡的作用大加称赞。最初提出“用贺卡讨薪”这一想法的农民工符仕波说,他是从儿子寄给他的贺卡中获得了灵感,他觉得这次能够成功拿到拖欠已久的工资,主要应该是因为在贺卡上表达讨薪的心声比当面讨薪的方式更容易让建筑公司的人接受。
不光是个人纷纷购买、使用邮政贺卡,很多单位也把邮政贺卡作为慰问、宣传的载体。如咸阳兴平市检察院印制了以“当个清官,过个好年”为主题的邮政贺卡2000枚,市工商局印制了以“费用公开,服务群众”为主题的费用公示贺卡4000枚,市委组织部以“关心党员生活”为主题印制了党员问候贺卡10000枚。
在“寻找朋友最多的人”活动的推动下,陕西邮政贺卡业务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据统计,截至3月8日,陕西省2007年度邮政贺卡开发量为791.5万枚,较上年增长41.88%;业务收入达到2685万元,较上年增长114%。
更多关于 陕西 的邮政新闻
更多关于 陕西 的站内信息
本站部分文章转载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Email和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