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福建长乐邮政局投递员--许和平
27年来,他不停地辗转于福建省长乐市的山村和海岛,为的是帮助台胞寻找失散多年的亲人;他带着绿色的邮包奔走于台胞之间,为的是给他们送去绿色的希望;他常常置自己的小家于不顾,全力帮台胞解决困难,为的是让他们体会到社会的温暖……他叫许和平,是长乐市邮政局的一名普通投递员。 27年来,他不仅从没错投过一封信、一份报纸,而且还投递疑难信件 3277件,救活“死信” 151件。当地百姓亲切地称许和平为贴心的“和平鸽”。(本报曾于 2005年 6月 28日 764期二版报道过许和平的先进事迹)
许和平向长乐市松下镇松下村村民询问疑难信件收件人地址。
踏破铁鞋救“死信”
1999年 4月的一天,许和平投递一封由台湾省台北市寄给长乐市吴航镇河下街陈淑惠女士收的信,可他到此信寄达地的街道居委会一打听,根本就没有陈淑惠这个人。于是,许和平就自贴路费,利用晚上和双休日,前往长乐市的十多个乡镇,不厌其烦地穿大街、走小巷,挨家挨户地查找收信人的下落。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反而更加坚定了许和平找到收信人的信心。作为台胞,许和平也曾经饱尝了亲人离散的痛苦,所以他十分清楚手里拿着的这封信的意义———这是一封能抵万金的家书,耽误不得,必须尽快找到收信人。最后,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以台联会的名义与市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联系,请求市台办协助查找。苍天不负有心人,许和平终于从市台办的相关资料中找到了陈淑惠老人的新住址。他连忙骑车赶去,经认真确认身份后将信交给了陈淑惠老人。
捧着已经中断联系半个多世纪的同胞姐姐的这封来信,陈淑惠老人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地说 :“多亏了邮政投递员,不然这辈子就联系不上台湾的姐姐了!感谢邮局!感谢许和平!”
现已 82岁高龄、家住长乐市首占镇首占村的林金莲老人永远忘不了近 7年前许和平给她送信时的情景。那是 2000年 11月 29日上午,身穿邮政标志服的许和平快步走到她面前说:“林大妈,您在台湾的亲戚来信了。”当时,林金莲老人几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她仔细地看完寄信人的地址后,激动地用颤抖着的双手紧紧握住许和平的手说:“我盼这一天已经几十年了,今天终于等到了,谢谢……”可谁会知道,为了找到林金莲老人,许和平整整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此后,许和平千方百计投递“死信”,为海峡两岸同胞寻找亲人的事迹在台胞中广为流传。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许和平对台胞总有一种特殊的情结。当年在台湾的伯父为了寻找许和平一家人,历尽千辛万苦,整整花了 3年时间大家才得以团聚。多次寻找台胞的经历告诉他,要利用当投递员的机会把全市所有台胞的情况都了解清楚,建立一个完整的台胞档案资料库,这样以后要寻找台胞或为台胞提供服务就会方便很多。于是,他自己做好表格,开始一家一户地了解台胞的有关信息,电话、住址、邮编、门牌号都一一被他填表存档。用了整整一年时间,许和平整理出了一份多达 70多页、包含全市 309位台胞信息的《长乐市台湾省籍同胞情况》档案资料。他说:“现在要找台胞就容易多了,台胞有什么事需要帮忙,我处理起来也比以前快多了。”
家住营前镇后岐村的台胞陈秀美一直让许和平放心不下,因为她下肢瘫痪,长期卧床,很多事情需要大家帮助。 4月 5日,许和平又去看望陈秀美。看见许和平来了,陈秀美热泪盈眶地说:“你比我的兄弟还亲。不仅时不时来看我,了解病情,还推荐我儿子到邮局当投递员,真不知道怎么感谢你才好。”
现在,许和平家的电话已经成了服务台胞的热线电话了。长乐市的台胞一有事就打电话找许和平,而他总是热情服务。只要是接到了台胞打来的电话,不管自家有多么重要的事情要办,许和平都会赶紧放下,然后在第一时间赶去帮台胞解决困难。
送去绿色希望
许和平常说,尽管投递员的工作很辛苦,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但投递工作非常重要,也很有意义,因为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千家万户都离不开投递员,特别是两岸同胞,更离不开投递员。因此,做好投递员这份工作,也就能够在海峡两岸之间架起一座绿色的桥梁,使失散的亲人能够早日团聚。
如今,许和平带领的投递班共有 20多位投递员,这些投递员以许和平为榜样,每天奔走于全市城乡的大街小巷,就像和平鸽一样,给台胞、给用户送去绿色的希望……
近日,新华社将播发关于许和平事迹的通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将于当晚《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将于近日播发许和平事迹专稿,敬请关注。
更多关于 许和平 的邮政新闻
暂时还没有相关的邮政新闻更多关于 许和平 的站内信息
暂时还没有相关的站内信息本站部分文章转载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Email和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