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6年全国最佳集邮品评选后感

李潮 2007-4-13 12:14:00

  2005~2006年全国最佳集邮品评选已曲终人散,客观地讲,经过六届的评选,全国各地集邮产品的制作水平的确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本文作者作为参与了历届最佳集邮品评选的评委之一,从自身感受出发,评析了2005~2006年全国最佳集邮品获奖产品,对全国最佳集邮品评选的方式和种类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并对今后集邮品的开发发表了看法,许多观点值得关注和借鉴。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未来,是为了在今后的市场中获得更好的效益。由于文章篇幅较长,将分多次刊出,敬请关注。——编者3月21日,由中国集邮总公司主办的2005~2006年(第六届)全国最佳集邮品评选,经过10位专家紧张、严谨的三轮评审,共有来自全国10个省(区、市)集邮公司的10个产品荣获了本次评选活动集邮类和礼品类的优胜奖,另有120多个产品获得优秀奖;中国集邮总公司的产品单独进行了评选,有12个产品获奖。4月10日,在河南省洛阳市举行的颁奖晚会上,公布了获得优胜奖和优秀奖的产品名单。历时3个月的评选活动终于尘埃落定。

  作为参与了历届最佳集邮品评选的评委之一,亲眼目睹了我国从1995年开始举办全国最佳集邮品评选的全过程。十几年来,既有欣喜,也有感慨,还有些不成熟的想法。现写出,如能对今后全国最佳集邮品评选的方式、各地集邮品的开发有点滴作用,也算此文达到了目的。

  特别要说明的是,文章内容、观点仅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一、关于评选方式和参评产品种类

  在评选的方式上,这些年来有两个变化:一是评委人选的变化,二是各省(区、市)集邮公司参评方式的变化。而参评产品种类的变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营理念的变化,导致集邮产品的变化而改变的。

  (一)评选方式

  先说评委人选变化。这一变化虽然小,却使全国最佳集邮品评选的理念和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刚开始举办评选活动时,评委有集邮媒体的记者、专业邮票设计者和从事邮品开发设计的人员,以后逐渐增加了我国著名美术院校从事美术教学的教授等。这些评委的加入,对于评选活动的转变起了关键作用。首先,这些从事美术教学的教授本人也从事美术作品的创作,有的人还是国内知名的画家、平面美术设计家。在美术设计方面,这些人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对于评选的理念尤其是礼品类产品评选的理念,注入了专业的因素;其次,由于这些评委日常就从事美术作品的创作,其打分时更多地注重参评产品的色彩运用、色彩间的搭配与和谐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原来的一些评委特别是来自集邮媒体的评委在此方面的不足。至少,我个人从中受益匪浅。第三,由于这些评委与各地集邮专业的人员素眛平生,就更体现了评选的公正性。当然,与任何事物一样,这些评委也有其不足的一面。这些评委中很多是第一次接触集邮品,在评选中对“邮味”的把握上,就略显“功力”不够。不过,这只是时间问题,当有些美院教授参加过两次评选后,以这些人的智商水准,这个问题可以忽略到几近于零。

  评选方式上第二个变化是各省(区、市)参评的方式。刚开始举办全国最佳集邮品评选时,许多省(区、市)基本上是从基层选一些集邮品,简单比较后就上报了。近年来,由于各地的集邮品开发基本集中在省(区、市)集邮公司,各省(区、市)在选送产品参评时,也都先搞一次初评,这种方法使得报送的质量大为提高。这种方法的好处还在于,会促使各省(区、市)对产品开发有更全面的认识。许多产品虽然在开发时已经经过多次论证,但通过参加各省(区、市)举办的初评活动,在与其他集邮品进行一次综合比较时,许多产品开发时的不足便显露了出来。相应地,一些集邮品因其风格独特、内涵丰富而在各省(区、市)初评时被再次凸显,这就使得各省(区、市)在今后再开发类似题材的集邮品时,有了很好的借鉴模本。

  (二)参评产品种类

  历届全国最佳集邮品评选对参评的产品种类都做了规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客户需求的变化,集邮品参评的类别也有了变化。

  在大类方面,从2003~2004年(第五届)最佳集邮品评选开始增加了礼品类,从而使最佳集邮品评选的外延扩大。

  在小类方面,从第一届到第四届一直是按照封、片、册、折、卡5个类别上报和评选,从第五届以后,因为在大类上有了变化,集邮类的封、片、册、折、卡5个类别相应变化,改为各省(区、市)按照开发的产品情况,选出自己认为有代表性的产品参评。这样做的效果我个人认为有利有弊。

  先说利,因为大类有了变化,涵盖了目前集邮公司的所有产品,所以,大类的变化是顺应潮流,是务实的,对今后集邮公司开发产品有促进作用。否则,只评集邮类,或者把礼品类也归入集邮类一起评,一来两种产品在立意、材质、制作要求方面不同,二来这两种产品在市场客户的定位上也存在着差别。所以,大类的变化是对的,是符合市场经济理论以市场需求确定产品的观点,对各地集邮公司今后开发市场非常有利。

  那么,弊端在哪里呢?就是小类的具体品种取消后,各地上报的集邮类参评产品出现了邮册多、卡书多和豪华型多,封、片、折三类大量减少的现象,有的省甚至只上报那些装帧豪华的产品。这对于通过集邮品评选活动达到提高集邮品的开发和设计水平的初衷来说,是个问题。毕竟,首日封、极限片做得再精心,也因限于选题、外形及图案规格和材质的要求而只能是多年一贯制的面孔。而邮册、卡书和邮折等在这些方面几乎没有什么限制,可以说,两者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各省(区、市)集邮公司为了使自己的产品榜上有名,当然要多选送外观漂亮、色彩斑斓的邮册了,这虽然是功利性的做法,但可以理解。

  (三)对评选活动的建议

  每次评选之后,所有的参评产品就基本上“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充其量在举办一些活动时,对社会观众展示一下。而集邮专业人员如何借鉴这些获奖产品的长处,以进一步提高开发、设计水平,就无从着手。所以,建议每次举办最佳集邮品评选之后,在有各地集邮经营单位参加的业务工作会议上,专门辟出一至两天的时间,开一个最佳集邮品观摩会或者交流会。可以请专家评析参评的集邮产品的优劣,也可以让获奖的单位传传经。

  第二个建议是,为了鼓励集邮公司开发集邮者需要的、低售价的封、片、折等集邮品,有必要在下次评选时,将集邮类产品再细分,设封、片和册(含卡书、邮折)三类即可。必须要强调的是,应该提出明确要求:凡是在参评年份内(如2007~2008年)有邮票原地的省(区、市)集邮公司,必须报送首日封和极限片。

发表评论0条】【纠错】【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点击:85

更多关于 集邮品 的邮政新闻

  • 武汉市邮政速递物流公司“乐”动集邮品鉴会(2016-1-25 18:06:31)
  • 德宏邮政中秋集邮品营销进展顺利(2011-9-13 12:41:20)
  • 新疆邮政集邮品减库促销超计划两成(2011-1-25 12:48:45)
  • 推进集邮专卖店建设树立中国集邮品牌(2009-11-24 13:56:45)
  • 积极推进集邮专卖店建设进程 打造中国集邮品牌形象(2009-10-20 20:24:56)
  • 2005~2006年最佳集邮品评选揭晓(2007-4-13 12:12:00)
  • 更多关于 集邮品 的站内信息

    暂时还没有相关的站内信息
    本站部分文章转载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Email和我联系!
    吃海鲜网旗下网站(网店): 吃海鲜网邮费网易食烤吧
    © 2007-2010 邮费网版权所有,pfee.cn 冀ICP备07017673号
    关于邮费网 ·站务论坛 · 站点地图 ·频道合作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