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科技的翅膀——安徽邮政加快信息网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许发成 通讯员 王希
安徽邮政注重科技兴邮,运用科技手段有力地支撑了企业的发展。2006年,全省邮政信息网运行安全、平稳、畅通,设备完好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其中ATM的完好率达到99.8%以上,列全国邮政第二;一批工程项目建设完工投入使用并显现出较好的效益。
运维水平显著提高
通过近年来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安徽邮政信息网各类应用系统已达25套,几乎涵盖了邮政的所有业务和各个环节。为了确保这些系统和设备平稳运行,安徽邮政信息技术部门加强日常维护,强化各级机房的基础管理工作,坚持每月组织一次省中心机房自查,每个季度组织部分市局机房日志的调阅抽查,并通过召开现场会等形式,推广市县局机房的先进管理经验,同时,针对单点故障问题,制定了省中心综合网广域网设备安全备份方案和省—市网络应急预案,大大提高了故障响应和处理能力。
特别是在邮储绿卡主机资源紧张的情况下,他们通过加强维护,提前采取应急措施,使邮储绿卡主机安全度过元旦和春节业务交易高峰期,有力地支撑了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省中心还紧密结合全省邮政信息网安全运行年竞赛活动,采用日监控、周公布、月通报、季总结的方式,及时向各市局发布信息,帮助各局对落后指标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形成全省快速的竞赛活动反应机制。通过努力,到2006年第三季度,在中国邮政开展的邮储安全运行年竞赛活动中,安徽邮政综合排名位居全国邮政第六,其中系统障碍历时、网络可用率、信息管理数据上传、病毒防范等多项指标在全国邮政排名第一。
工程建设卓有成效
2006年,安徽邮政信息技术部门按照中国邮政和安徽邮政的安排,完成多项新系统的上线任务以及多个设备新增、更新及改造项目。为保证这些工程项目按时按质完成,安徽邮政信息技术部门和业务部门密切配合,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加强系统上线前业务、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同时在时间紧、人员少、各项建设任务交叉的情况下处理好各系统建设的关系,确保了各项工程建设的有序进行。在邮储业务系统建设方面,先后完成了 “银联2.0”系统改造、电子稽查、智能令牌、小额质押贷款、国际金融业务、金融客户管理等系统的上线。在邮务类业务系统建设方面,完成了全省电子化支局第三、四期网点与集邮业务管理、速递综合信息处理平台等系统建设。
2006年,安徽邮政还顺利完成了邮储绿卡主机更新和邮政综合服务平台主机切换,完成省—市主干线路扩容改造工程。特别是在综合服务平台主机系统更换中,安徽邮政挖掘内部潜力,从节约每一分钱建设资金出发,经过技术人员充分论证,得到中国邮政相关部门的支持,化旧为新,变废为宝,利用储蓄系统更换下来的IBMS80主机作为综合服务平台新的主机。这既节约了大量的建设资金,又使新系统上线后业务处理能力大大提高。在报刊统版系统工程建设中,作为全国三个试点省份之一,从中国邮政部署至报刊统版系统工程一期(930)全国上线目标,只用短短2个多月时间,安徽邮政广大业务技术人员发扬顽强的拼搏精神,夜以继日,顺利实现既定目标,出色地完成了中国邮政交给的艰巨任务。据统计,2006年,安徽邮政完成了7个中国邮政的局管项目、17个省管项目新系统的上线和设备新增、更新及改造。
应用开发效益显现
为使邮政综合服务平台发挥更大的效益,安徽邮政还加大了应用系统的开发力度,新开通了代收电信资费、电费、煤气费、水费和国税发票、体彩、福彩销售款等系统,使目前全省邮政综合服务平台开办的中间业务达到18大类60多种,为邮储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06年全省邮政在综合服务平台上运行的主要中间业务累计交易笔数达到16183万笔,交易额198亿元,其中高峰期的日交易笔数达到170万笔,交易额7090万元。
同时,安徽邮政综合服务平台经过第二阶段改造,各类接入渠道得到进一步整合和规范,平台业务功能和处理效率等方面大大提高,适应多种第三方接入,提供现金、卡折、自动批量、ATM缴费等多种支付手段,确保了交易的迅速、快捷、安全,进一步拓展了邮政的服务手段,支撑了全省邮储中间业务的发展。
更多关于 安徽 邮政 信息网 的邮政新闻
更多关于 安徽 邮政 信息网 的站内信息
本站部分文章转载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Email和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