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港邮政储蓄支局代理保险“攻心”前三分钟
一个在城乡接合部小邮政储蓄支局,在多家银行的包围中,代理保险业务发展年年创新高,2007年为1600万元,2008年达到3980万元,今年前5个月已近2000万元,占所在区邮政储蓄局代保总额的三分之二。特别是在目前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能有如此成绩,天津市津南区邮电局双港邮政储蓄支局引起了同行的好奇。面对疑问,双港邮政储蓄支局局长朱富新一语道破玄机:“就是在客户办理业务的三四分钟内,抓住客户心理,用恰当的营销话术打动客户。”
给各险种总结出一句最佳推荐语
我国保险业虽经过多年发展,但市场远未臻成熟,很多人对其抱着怀疑的态度。客户如果对保险业务不了解,甚至怀疑,保险业务谈何发展?这就要求营业人员必须要清楚明白地向客户介绍业务,取得客户的信任,让客户知道某种保险业务确实能够满足他的需要。因此,能否在最短的时间里抓住客户心理、取得客户信任是发展保险业务的关键。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客户办理业务的时间往往只有短短几分钟,也就是说营销员必须用几句话打动客户的心。朱富新将班组长及营销骨干召集在一起,一个险种一个险种地分析,仔细研究每个险种的条款、保险内容、理赔手续、适用人群等,反复推敲如何用几句话讲明某个险种的优点、特点,还要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几个人还真发现了不少的门道,每个险种都有不同的优势,他们为每个险种总结出一两句最佳推荐语。如中国人寿的“鸿富”适合推荐给30岁左右的年轻人,推荐语是:“这个险种分红率高,每年还会往客户家里寄分红通知单,一目了然。”中国人保的“智胜金”适合流动人群,推荐语则是:“这个险种不但有分红,而且有意外保障,使您享受双重收益!”
推荐语明确后,朱富新立即将全体营销人员召集在一起,进行强化培训,要求营销员记住每个险种的不同“话术”。他们根据客户的年龄、身份、办理业务的种类,有针对性地推介适合的险种,先用一两句话抓住客户心理,再由大厅内的专职营销员进行详细讲解。
该方法试行了几天,效果出乎意料地好。营销员能够熟练应用宣传语,不少客户被营销员几句话的介绍所吸引,专职营销员则进一步详细讲解,成功率大大提高,营销员们发展保险业务的信心大大增强。此后,他们如法炮制,只要市邮政公司有新的险种,几个人就聚在一起分析研究合适的宣传话术,推广至全体营销人员。就这样,双港邮政储蓄支局发展保险业务的成功率越来越高,保险业务实现了快速发展。
亲情化服务促业务能手遍地开花
2007年底,双港邮政储蓄支局由一个小邮电所升级为支局,当时还是劳务工的营业员朱富新被任命为支局长,这在津南邮政是第一例。
在她的带领下,双港邮政储蓄支局各项业务发展迅速,特别是保险业务更是节节攀升。
通过自己走过的路,朱富新深深体悟到,每一个人其实都蕴含着巨大的潜能,关键是要激发其积极性,给予充分的信任,为其提供充分施展能力的空间。
朱富新通过亲情化服务来提高员工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朱富新经常与员工们谈心、聊天,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成了每个员工的知心人。员工过生日,朱富新会亲手写一张生日贺卡,感谢他们的辛苦付出,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作出更大成绩。
双港邮政储蓄支局将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作为一项长远工程来抓,始终坚持不定期开展业务技能培训与比赛,最多的时候,一周要开展三次比赛,形成了人人学技能、人人比业绩的良好氛围。
在朱富新的精心培养下,不少员工迅速成长,成为发展业务的骨干力量。营销员张露努力学习保险业务知识,主动发动亲朋好友宣传邮政储蓄保险业务,2007年她一人就发展保险300余万元,相当于支局2006年全年的业务量。2008年她再接再厉,又发展保险业务1100余万元。营销员杨玉滢勤奋好学,不甘落后,一有时间就认真钻研保险条款,今年,她的保险业绩达到了440万,稳稳占据了双港邮政储蓄支局保险业务的头把交椅。现在的双港邮政储蓄支局,几乎人人都是保险业务能手。
更多关于 邮政储蓄 保险 的邮政新闻
更多关于 邮政储蓄 保险 的站内信息
本站部分文章转载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Email和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