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注册登录

要预防邮政机构电子商务人才流失

中国邮政 2009-6-30 13:43:29

    据有关专家估计,未来10年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缺口为200多万人。电子商务人才的巨大缺口使许多企业的电子商务人才频繁流动,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巨大风险。邮政既然已经涉足了电子商务领域,就必须正确认识电子商务人才的重要性,在发展的过程中尽量减少因人才流失带来的损失。 

    实现人才动态管理。邮政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要加强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动态管理,为他们建立起包括工作经历、专长甚至个人爱好的全方位的个人档案,随时关注他们的动向,了解他们对企业、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从而采取必要的措施留住他们。帮助电子商务人才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将企业发展和个人发展结合起来,让他们在很好地完成所从事工作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从而达到个人和企业的双重发展。另外,要加强信息化管理,形成有效的人才监控机制。通过对人力资源数据库的挖掘使用,了解以往人才流动的规律,掌握现有人才状况,预测未来人才流动趋势,从而有针对性地及早采取相应措施,降低人才流动风险。 

    实现人力资源共享。与其他电子商务企业建立合作紧密的伙伴关系,从而实现既合作又竞争的互助双赢模式。因为从电子商务长远的发展来看,竞争虽然残酷,但合作企业双方却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不少电子商务企业之间已通过多种形式建立人才开发利用的合作关系,或是通过项目合作、共同开发等方式来挖掘人才潜力,实现人力资源的共享;或是通过紧急时刻的特别援助,来缓解人才突然非正常流动带来的压力。 

    储备精英人才。由于电子商务发展时,可能有一些关键的核心技术只被少数人员掌握,为了不让这些关键人才的流失造成巨大损失,邮政必须做好人才“备份”,强化人才的储备和技术培训,使某项关键技术不会只被一两个人独占,同一尖端技术岗位工作至少要几人同时从事。对于某些非技术性的重要岗位,可采取有计划轮岗的方式,让一人熟悉不同的岗位,让同一岗位有多人能够胜任。 

    打造精英团队。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团队的作用,由于各个项目开发都需要通过工作团队来完成,这样一来就有效降低了因某一关键性人才的流失而导致关键技术泄露或整个项目失败的风险,因为每个成员都不可能单独完成整个项目、掌握全部技术,所以即使有人跳槽,也不会对整个项目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至于某些掌握大量客户和业务的人员和部门,应建立一种互相监督制约的工作分担机制,使获取客户和业务的某些重要环节和关键权力由公司统一管理,避免因某个人的流失而造成大量重要客户随之流失。当然,为了减少人才流失带来的损失,邮政还可以通过合同约束或者通过一些社会上的猎头公司、人力资源公司进行担保。 

    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在可以预见的若干年里,电子商务人才的短缺将不会有大的缓解。因此,为了防范邮政企业电子商务人才流失的风险,应加大培养人才的力度。我们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网络远程教育、集中短期培训的方式来培养自己需要的人才,最好能在邮政企业中进行电子商务普及教育,这种普及教育可以通过内部刊物、互联网、电子媒体进行,从而在企业中形成一种良好的电子商务发展氛围。

发表评论0条】【纠错】【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点击:37

更多关于 电子商务 的邮政新闻

  • 韶关邮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纳入市政规划(2016-4-25 18:30:40)
  • 邮政物流转型要搭跨境电子商务“快车”(2016-4-14 12:15:28)
  • 绥芬河邮政利用“中俄云仓”促跨境电子商务提速(2016-4-13 21:08:33)
  • 邮企合作打造广佛山市跨境电子商务孵化园(2016-4-13 21:08:33)
  • 中国邮政受邀参加商务部农村电子商务推进会(2016-4-13 21:08:31)
  • 湖北首笔邮政储蓄“电子商务贷”落地(2016-3-10 17:16:34)
  • 更多关于 电子商务 的站内信息

  • 河北省委副书记赵勇希望邮政做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主力军(2016-6-8 18:37:12)
  • 广西区党委常委黄道伟肯定邮政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工作(2016-6-7 18:30:10)
  • 新疆鼓励邮政发展农村电子商务(2016-6-7 18:30:10)
  • “中国(青岛)首届邮政跨境电子商务高峰论坛”在青岛举办(2016-6-7 18:30:10)
  • 邮政农村电子商务与扶贫工作受陕西省政府肯定(2016-6-6 18:30:12)
  • 青岛邮政电子商务学院成立(2016-6-6 18:30:12)

  • 本站部分文章转载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Email和我联系!
    吃海鲜网旗下网站(网店): 吃海鲜网邮费网易食烤吧
    © 2007-2010 邮费网版权所有,pfee.cn 冀ICP备07017673号
    关于邮费网 ·站务论坛 · 站点地图 ·频道合作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