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爱心包裹”做成极具影响力的公益品牌
7月7日,国务院扶贫办召集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就“爱心包裹”项目情况举行了会谈。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国华和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谈。
范小建对“爱心包裹”项目的成功开展表示祝贺,并对中国邮政所做的大量工作以及刘安东同志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爱心包裹”项目是贯彻落实中央领导“积极搭建公益服务平台、人人可公益”指示精神的成功范例,是近年来最为成功的公益项目。通过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努力,“爱心包裹”项目设计方便、透明、简洁、门槛低,便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参与。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社会各界踊跃参与这项活动,1300多所学校、近110万名学生受益,充分发挥了邮政系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做好“爱心包裹”项目意义重大,希望中国邮政继续整合相关资源,把“爱心包裹”项目发展得更好;希望中国邮政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继续加强合作,将“爱心包裹”项目长期开展下去,进一步扩大资助范围,力争把“爱心包裹”项目做成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极具影响力的公益品牌。
段应碧指出,“爱心包裹”全民公益活动成效显著。截至7月6日,共受理学生型“爱心包裹”捐赠109.8万件、学校型“爱心包裹”捐赠1.3万件,募集捐赠款1.23亿元。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国务院扶贫办以及各地扶贫办对此次活动的高度重视和有效指导,也是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大力支持和辛勤工作的结果。中国邮政为活动开通了3.6万个受理网点,开发了专门的信息系统,积极做好“爱心包裹”的寄递等服务工作。“爱心包裹”项目设计科学合理,搭建了“一对一”的透明捐助渠道,新闻媒体也对“爱心包裹”项目给予了广泛关注,进行了大力宣传。他表示,在“爱心包裹”项目基础上,中国扶贫基金会将继续加强与中国邮政的合作,共同推动中国扶贫公益事业的发展。
李国华代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汇报了“爱心包裹”项目进展情况。他表示,“爱心包裹”项目的成功主要是缘于国务院扶贫办的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中国扶贫基金会与中国邮政的共同努力,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积极参与。“爱心包裹”项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小额捐助。让社会人士都有能力来做慈善;二是双向互动。通过“回音卡”,搭建了捐赠人与灾区学校孩子沟通的桥梁;三是方便快捷。充分利用了邮政的网络优势,使老百姓参与捐助很方便,可以就近在邮局或网上邮局捐赠。在活动过程中,中国邮政加强组织领导,实行统一设计、统一规划、统一****,运用信息化系统推动项目实施,优化业务流程和运输方式,并且积极做好捐赠受理服务。李国华还向国务院扶贫办领导介绍了中国邮政服务“三农”的有关情况,并表示中国邮政将继续利用品牌优势和网络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
为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中国邮政对扶贫公益事业的贡献,国务院扶贫办和中国扶贫基金会向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颁授“中国邮政传递爱心”牌匾。
更多关于 爱心包裹 的邮政新闻
更多关于 爱心包裹 的站内信息
本站部分文章转载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Email和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