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不法分子借邮政信誉诈骗
近日笔者在和某支局员工座谈时,听说了这么一件事:前不久,一位农村老大爷拿着许多张花花绿绿的外币到支局,要求兑换人民币和给付外币利息。经鉴定,外币为骗子惯用的秘鲁币,一文不值。老大爷说,上个月的一天,两名自称邮政支局员工的年轻男子到村里“走访”,向他推荐一种“升值外币”,并承诺一个月后可兑现,还可拿高息。出于对邮政的信赖,老人毫不犹豫地购买了7000元“升值外币”,谁想竟中了骗子的圈套。
7000元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可能是一家人一年省吃俭用也攒不出的积蓄。而类似的诈骗事件在农村还有多少起?上当的群众有多少?给邮政的信誉造成了多坏的影响?这些都引起了笔者的深思。
在广袤的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青壮年劳动力纷纷选择外出务工,家里只剩下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这就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但为什么不法分子偏偏要冒充邮政员工呢?笔者认为,这一方面说明邮政在农村有着良好的信誉,另一方面也凸显邮政服务农村工作仍存在薄弱之处。
农村群众选择少,对邮政有着较深的感情,对待邮政员工可以说是像对待自家人一样信赖。而由于农村没有城市广阔,很多县市邮政局都存在人员配备少、人员素质较低、网点设施差等许多方面的问题,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服务盲区:有些乡邮员一人担负着大片的投递任务,没有充裕的人员深入到广阔农村开展邮政业务宣传;支局使用的劳务工或委代人员变动大,对邮政的许多规章制度了解不够,在对农村群众宣传邮政业务时介绍不透彻;一些用户不重视存折密码安全等,这些都存在着巨大隐患,从而使不法分子假借邮政金字招牌坑蒙群众,在损害群众利益的同时,也给邮政的信誉造成巨大损害。
打铁先要自身硬。要揭穿不法分子拙劣的伎俩,使群众少上当,维护邮政信誉,邮政必须从自身做起。以前我们培训的对象不是支局长、所主任就是营业员,恰恰忽略了最直接面对农村群众的乡邮员,邮政首先要加强对乡邮员的教育培训,使他们更加深入了解邮政规章制度,掌握邮政业务知识,引导他们正确地向群众介绍邮政业务;其次,要严把人员招用关,对乡邮人员的招录用同样要讲求素质,要从各方面进行测评,对有劣迹、社会名声差的一律不用,确保乡邮员队伍素质;再其次,要下大力气加强管理和宣传工作,员工必须身着标志服、佩带工号牌。同时,有条件的支局所可印制附有员工照片、工号、业务联系电话的宣传品发放到各村组,及时更新人员变动信息,使群众认识邮政员工,避免上当受骗。
编后:
不法分子这次之所以选择以邮政职工的形象出现在受害者面前,关键就是看准了邮政企业良好的信誉和邮政职工的上佳口碑,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的公信力,以至于善良的人们被不法分子忽悠了。希望这位热心读者的提醒能得到各地邮政企业的重视,也希望善良的人们提高警惕,避免再上冒牌“绿衣天使”的当。
更多关于 邮政 的邮政新闻
更多关于 邮政 的站内信息
本站部分文章转载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Email和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