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津南区邮电局走出特色之路
天津市津南区邮电局充分发挥村邮站点多面广、贴近百姓的特点,加大管理、监督力度,积极扶助村邮站健康发展,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村邮站发展之路。
2006年,天津市邮政公司加强了农村邮电服务站的建设,并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与天津移动合作,为其代理各类通信业务,开拓农村市场。津南邮电局在市邮政公司的帮助下,大力开展村邮站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近一年来,随着津南区土地整合,撤村并村工程的实施,不少村邮站名存实亡。面对这种情况,津南邮电局对村邮站的生存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在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后,该邮政局自2008年4月起,对村邮站逐一进行整合,对发挥作用不大、设置过于密集的——撤点;对有需求而服务跟不上的——改址换人;而对于服务面积广、业务需求量大的村,就增设一个,使其达到两个村邮站的规模。同时,津南邮电局电子商务专业安排专人对村邮站提供支撑服务,每天到各个村邮站送卡、收表、收款,同时给予业务指导,帮助村邮站解决实际问题。
经过整合,自去年7月以来,效果逐渐显现,津南邮电局的47个村邮站有效提高了服务质量,受到广大村民的欢迎,经济效益也稳步提升。今年以来,村邮站平均每月代收手机费52万元,代放号近2000个。仅今年6月一个月,津南邮电局的村邮站就代放移动号2288个,占津南邮电局6月份代放号2704张的84.6%,成为津南邮电局电子商务业务发展的新增长点。
村邮站的发展壮大在为百姓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的机会。韩城桥村村邮站负责人林海艳就是一位受益者。林海艳原先在一家公司打工,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0个小时,根本无暇照顾家庭。听说津南邮电局要设置村邮站后,林海艳动了心,韩城桥村面积大,周围有不少冷食厂、木材厂等小企业,外来人口多,村民和外来务工人员买卡、交手机费都十分不方便,要是能在家门口开个村邮站,既能照顾孩子,又有不错的收入,何乐而不为?下定决心,林海艳把原先的工作辞了,在村里和邮政部门的帮助下,2007年3月,林海艳利用自家的临街房屋,办起了村邮站。由于刚开始时缺少经验,摸不着门,津南邮电局村邮站专职管理员就手把手地教她如何操作机器、如何宣传业务。很快,这个小小的村邮站就在村里有了名气,再加上林海艳为人热情、人缘好,村里的人都乐意上她这儿来买手机卡、交话费。就这样,经过两年的精心经营,现在的韩城桥村村邮站已运转成熟,今年1月以来每月代收话费近4万元,销售手机卡200张,最高时,林海艳的个人月收入曾达到3200元。林海艳对这份工作十分满意,她高兴地说:“感谢邮政部门给我提供了这个机会,我一定会继续经营下去,更好地为村民们服务。”
大芦庄的韩师傅同样对津南邮电局村邮站建设工程充满感激。今年50岁的韩师傅是一位残疾人,平时一个人住在村委会,没有生活来源。2007年,津南邮电局在大芦庄村委会设置了村邮站,韩师傅就成了服务人员。虽然他身有残疾,但为人热心,多年来坚持为村民送信送报,深受大家的信任。“村邮站代收话费、卖手机卡,再也不用跑到2公里以外的营业厅去办了!”韩师傅用村里的广播反复向村民宣传,大家也都愿意上他这儿来办业务。很快,村邮站的经营步入正轨,现在月均代收话费2万多元,代放号20余张。韩师傅每月也有了500多元的收入,再加上村里补贴的生活款,韩师傅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他打心眼儿里感谢邮政,他说:“我现在能自食其力了,而且能为村民服务,方便大家的生活,我做的工作十分有价值,这都是邮政建设村邮站给我带来的福音!”
更多关于 天津 的邮政新闻
更多关于 天津 的站内信息
本站部分文章转载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Email和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