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注册登录

重庆邮政储蓄分行的小额贷款之道

重庆邮政储蓄分行 2009-10-15 14:02:00
    小额贷款在农村如何发展,有没有一些行之有效的业务模式,能否易于复制且便于推广,这一直是邮储银行孜孜探索的问题。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重庆邮政储蓄分行在巴南区建设的绿色信用村小额贷款模式,成功营造出了“政府满意、百姓受益、银行适当赢利”的良好局面,探索出了一条“政府主导,部门配合,金融行业先行,农村各界广泛参与,企业、农户自律”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模式,或许能对各地邮储小额贷款的发展有所启发。 

    绿色信用村概念浮出水面 

    “市场在农村”,邮储银行重庆邮政储蓄分行自成立以来便提出这一****,以为小额贷款业务寻求拓展空间,寻求新的增长点。重庆是一个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于一体的城市,全市3200多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就占2358万,农村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98.9%,农民“贷款难”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重庆邮政储蓄分行相关人员通过对各区县乡村的蹲点发现,大部分乡镇反映农村资金供给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融资难”现象;部分信贷制度未完全体现城乡差异,与农村实际有所脱节;部分贷款审批时间较长,未完全契合农业季节性强的特点;部分贷款期限较短,与农业生产周期不完全匹配;部分地区信贷支农服务能力与需求存在矛盾,办理业务不方便等。 

    如何把从农村地区集中的资金以更好、更方便的贷款形式发放到农村,在农村地区形成合理的资金流,以支持当地经济发展?重庆邮政储蓄分行绿色信用村的概念在脑中逐渐成型。 

    巴南区试点 

    2008年12月22日,重庆邮政储蓄分行宣布:为解决农村农户、农村商户贷款难,正式启动绿色信用村建设试点。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建设方案,重庆邮政储蓄分行和巴南区政府共同开展实地调研,根据各村的产业特色和布局,确定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行政村——巴南区的万河村、武新村和桂花村作为试点。 

    巴南区位于重庆市主城南部,总人口86万,其中农村人口59.5万,属重庆主城核心九区之一。2008年,该区的万河村成为了西南地区唯一的综合改革试点联系村,属于财政部在全国选择的11个作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联系村的一个。而武新村是巴南区南线百里生态长廊建设的主要地段,辖区内中小企业聚集,已引入农业企业20家、工业企业41家。桂花村农户和中小企业各占一定比例。 

    为确保信用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重庆邮政储蓄分行与巴南区政府联合下发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重庆邮政储蓄分行巴南区信用村评定办法(试行)》,明确了信用村建设的基本流程和评定标准,并明确规定,经过创建达到信用村评定标准的,可以享受当地政府和分行相关的优惠政策,并与一般行政村形成区别,以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 

    巴南区内各镇、村及邮储银行巴南区支行为信用村建设第一责任人,绿色信用村建设由农户、村、乡(镇)三个体系组成。信用户体系是信用村建设的基石,支撑着信用村、镇,信用村体系是信用户体系的发展,也是创建信用乡(镇)的基础。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三个方面互动互联。 

    绿色信用村建设采取银政合作,共同建设模式。信用村建设由重庆邮政储蓄分行和巴南区政府共同建设、授牌和管理。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四个融合:与提供金融服务相融合,邮储银行最大的优势就是网络延伸覆盖广泛,具有不轻易撤并的基层网络,这是其他任何大型商业银行都无法比拟的一种优势。与政府支持相融合,政府将从三个层面开展支持,包括从区委、区政府层面实施财政贴息支持,按照目前利率水平的5%来贴息;区级各相关部门层面的支持全力跟进,提供和创造好的政策环境;乡镇、街道层面的大力支持,从权威性和可靠性方面积极开展信用村推荐工作;与促进产业发展相融合,要在已经建成的和拟建的信用村里面,促进已经贷款或者想要贷款的农户、客户增收致富,推动产业发展,大力推动该区域范围的产业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治理相融合,这也是促进新农村建设持续推进非常关键的一点。 

    为做好信用村建设,重庆邮政储蓄分行的试点支行改原有扫街式业务普及宣传为形式多样的针对性宣传:组织产品推介会,重点介绍适合当地生产、生活需要的贷款产品,集中初步受理贷款申请;开展业务咨询座谈,对现有的贷款需求客户讲解贷款条件、还款期限、贷款利率、还款方式,并告知贷款无须请客送礼,无评估费,无中介费,最快三天完成放款等特色,让客户放心、满意;进行信用知识讲座,突出信用建设宣传,倡导诚实守信的良好风气,帮助广大农户树立“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观念,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信用环境。 

    信贷服务模式推广 

    2009年7月19日,重庆市的信用村建设工作现场会在巴南区召开,总结推广巴南区信用村建设试点经验,其中工作思路突出紧密依靠当地党政组织、乡镇和街道、村社干部的集体力量;调查方法突出看姓名、身份证号、门牌号、居住房屋、家庭情况等,听村社干部、当地群众及农户本人意见,查有无不良习惯、违法记录、欠账赖账行为,推断农户资信状况、偿还能力和信用程度等;工作作风突出“主动上门服务”精神,深入农家院落,逐村、逐户展开评定;社会公开突出信用等级、优惠政策、社会监督。 

    重庆邮政储蓄分行还推出“三包一定一挂”的信贷服务模式,让借贷客户经理变以往的被动服务为上门为农户小额信贷提供及时主动的服务。重庆市巴南区支行信贷业务部经理叶薇介绍了“三包一定一挂”的内涵。“三包”是指邮储银行的信贷客户经理包信贷前期对客户资料的调查和审核,包信贷资金及时发放,包信贷资金的风险控制。“一定”是指信贷客户经理与绿色信用村的信贷联络员沟通联系,于第一时间了解该村客户的需求。“一挂”是指信贷客户经理的薪酬收入与信贷收益、贷款风险控制挂钩。叶薇介绍,“三包一定一挂”将信贷员的切身利益与农户的资金需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互相支持、互相依存、互利互惠,以实现农户贷款的良性循环。 

    “三包一定一挂”制度的实施使信贷客户经理变“要我支农”为“我要支农”,正如许多农民所说的:“过去贷款户磨嘴皮,现在是信贷客户经理费力气。” 

    巴南区支行绿色信用村建设的经验立即在全市掀起了创建绿色信用村的热潮。重庆邮政储蓄分行拓宽与政府的合作面,先后于2009年3月12日与合川区政府举行试点信用村授牌暨银政合作签约仪式,合川土场镇天顶村是邮储银行重庆邮政储蓄分行继巴南区后第二个被授牌的试点信用村,之后还相继在江津区开展合作,推动绿色信用村建设覆盖面。这一系列的举措,都体现了重庆邮政储蓄分行推进信用村建设的力度,在全市打造成熟完善的农村信用体系、构建邮储银行的农村金融服务平台的信心和决心。 

    经过近一年的试点,重庆邮政储蓄分行在巴南区、江津区、合川区3个支行开展的绿色信用村建设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共建成信用村11个,其中巴南区6个、江津区4个、合川区1个,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解决了部分微小企业主、工商户和农户的资金需求。截至8月31日,重庆邮政储蓄分行在全市发放小额贷款近14000笔,金额突破10亿元。其中累计对绿色信用村发放个人贷款逾117笔,金额792万元。截至9月14日,仅巴南区支行向建成的6个绿色信用村发放小额贷款就达81笔,金额604万元。同时向拟建的巴南地区21个镇(街)86个行政村(社区)发放了小额贷款203笔,金额达1475.3万元。在巴南区建设的绿色信用村小额贷款模式,成功营造出了“政府满意、百姓受益、银行适当赢利”的良好局面。

发表评论0条】【纠错】【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点击:2618

更多关于 邮政储蓄 贷款 的邮政新闻

  • 青海省省长郝鹏充分肯定邮政储蓄银行普惠金融工作(2016-6-6 18:30:12)
  • 黑龙江省邮政储蓄分行携手北大荒(2016-6-2 17:52:08)
  • 武汉市邮政储蓄分行全流程监控提效率(2016-6-2 17:52:08)
  • 杭州市邮政储蓄分行唤醒“沉睡”资本(2016-6-2 17:52:08)
  • 江西省委副书记刘奇希望邮政储蓄银行担当更大责任(2016-6-2 17:52:08)
  • 湖南省常务副省长陈向群鼓励邮政储蓄银行进一步做优做强(2016-6-2 17:52:08)
  • 更多关于 邮政储蓄 贷款 的站内信息

  • 宜春市邮政储蓄分行与地方政府签订了《财政惠农信贷通合作框架协议》(2015-2-5 22:34:05)
  • 贵州省邮政储蓄改革促发展 筑梦新征程(2015-1-29 12:23:21)
  • 内蒙古邮政储蓄银行与供销社三方牵手(2015-1-21 12:48:59)
  • 贵州省邮政储蓄分行归集省速递物流货款(2014-1-16 13:15:46)
  • 敦豪公司获国际银团20亿欧元贷款(2011-1-18 22:22:20)
  • 邮政储蓄短信健康发展要“三个并重”(2010-6-8 11:44:14)

  • 本站部分文章转载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Email和我联系!
    吃海鲜网旗下网站(网店): 吃海鲜网邮费网易食烤吧
    © 2007-2010 邮费网版权所有,pfee.cn 冀ICP备07017673号
    关于邮费网 ·站务论坛 · 站点地图 ·频道合作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