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邮政公司全省一个库发展集邮
库存集邮品就像包袱,包袱越大,企业的负担就越重。近3年来,云南省邮政公司一直在做“减包袱”的事,2008年盘活库存邮品510万元,2009年又盘活267万元。云南省集邮公司总经理王志宏坦言:“包袱轻了,负担小了,云南集邮发展的步伐可以轻松迈开了,我们的集邮业务正逐步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三统一”为改革清障
库存积压一直是困扰和阻碍集邮业务发展的一大难题,云南省邮政公司分两条线实施库存管理的改革。一条线是盘活库存集邮品,通过对库存集邮品的促销,实现对库存集邮品的有效削减,尽最大可能回收库存集邮品所占用的资金,加快资金周转,提高专业运营的质量;另一条线是从源头上控制新开发集邮品的库存,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对新增库存的有效控制,从根本上堵住新增源头。
可库存管理的改革还没开始,问题就接踵而至。进货渠道不一样,导致集邮品价格不相同,集邮品名称更是五花八门,同一个品种的名称多达十几种。由于名称不同,系统统计出来的库存集邮品数字根本就不准确。
要一个准确数都困难重重,库存管理的改革能走多远?云南省集邮公司内部统一了思想:“集邮要走向良性循环,库存改革必须推行,在哪里碰上障碍,就从哪里的障碍开始清除。”清除障碍就从“三统一”开始。
集邮品名称的统一就是清除障碍做的第一件事。云南省集邮公司业务部门先拿出集邮品名称统一表,以这个表为标准,各市(州)局统一集邮品名称,统一集邮品内件。由于每种集邮品都要打开内件一一统计,工作量非常大,但各市(州)局还是咬着牙理顺了集邮品名称的统一工作。
名称统一后,又碰上了更大的障碍———如何统一成本价。这项数据统计量巨大,为此,云南省邮政公司专门抽调会计中心、审计部以及省集邮公司等多个相关部室人员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加班加点,连续奋战,终于将此项工作顺利完成。
接下来是清除第三个障碍———统一零售价。根据省集邮公司的申请,云南省邮政公司专门成立了集邮品零售价定价小组,负责对由于市场变动、长期积压、已过销售周期需降价促销的集邮品重新进行定价管理。同时规定,各市(州)局库存的上述类别集邮品要出库销售,均须向集邮品零售价定价小组提出定价或调价的申请,并经定价小组重新定价或核准后方可出库销售。如此一来,最后一道难题也迎刃而解。
看似简单的“三统一”工作牵涉面广、工作量大、质量要求高,耗时一年才完成。这期间,云南省集邮公司统一了进货渠道,全部集邮品都由省集邮公司统一招标、预标,避免了差异成本的出现。县(市)局的集邮仓库全部撤销,库存集邮品全部移到市(州)局管理。现在,哪个市(州)局有什么集邮品,通过邮资票品管理系统均能一目了然,库存管理改革的条件具备了。
让资金流动起来
2008年,“全省一个库”的库存管理改革在云南邮政开始施行。
“全省一个库”就是把全省各市(州)局的库存看成一个虚拟的大库,各市(州)局的销售终端是基于这个大库支撑下的一个整体销售平台。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将各市(州)局的库存邮票资源合理利用,实现哪里有集邮品开发需要就往哪里配送,哪里有客户需求就往哪里调配。“资源共享,信息互动”就是其核心。
以前云南省集邮公司要调配一种集邮品,如果市(州)局说没有,即便知道其实有,省集邮公司也没办法。现在,省集邮公司甚至比市(州)局的工作人员都清楚他们库存集邮品的种类和数量。可光知道有多少东西还不行,还得让这些东西“流动”起来。如藏獒邮品在有些市(州)局的仓库里只能睡大觉,但在迪庆藏族自治州邮政局却是紧俏货,省集邮公司就从全省邮政调了近千册藏獒邮品集中供给迪庆局,库存产品变成了热销产品。
为推动改革,云南省集邮公司下达了盘活库存集邮品的计划数,盘活库存集邮品作为一项考核指标被纳入各市(州)局领导班子的全年考核范围。针对这项工作,省集邮公司还积极引导大家认识集邮品库存造成的后果,树立库存就是利润,库存最小化就是利润最大化的观念。同时,云南省邮政公司出台了盘活奖励措施,以此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观念转变了,制度出台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盘活库存的成效也逐渐显现了出来。2008年5月和6月,云南省集邮公司根据当时的市场情况,通过重新包装,销售2004年年册2000多册、“第24届佳邮评选”普通邮册1500册,实现收入近80万元;同年7月,又抓住邮资封片的市场机遇,通过盘活30万元的库存邮资封片,进而带动60余万元的其他集邮品销售。2008年,云南省集邮公司共盘活库存510万元;2009年盘活267万元,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得益于“全省一个库”的管理方法。
堵住新增库存源头
老库存减少了,新库存如果不控制,企业的包袱还是无法卸掉。新增库存来源于定向邮品和非定向邮品,对此,云南省集邮公司提出:定向开发项目实现零库存,非定向开发项目实现有效库存,从源头上堵住库存集邮品的增加。
按理说,定向邮品不会产生新增库存,但如果管理措施不到位、经营管理粗放,也会造成定向邮品的积压。比如2005年《人民军队早期将领(二)》纪念邮票发行时,作为其中第四枚“罗炳辉”的原地,这套邮票的相关邮品在昭通市销售非常火暴,第一批销售完后,昭通市邮政局又增订了1000册,结果第二批只售出一半。这说明,盲目估计客户需求,也会造成定向邮品的库存。云南省集邮公司从中吸取教训,要求在定向邮品的开发中,从客户的需求出发,注重长线效益,把客户的库存也纳入邮政的集邮品库存管理之中。2006年首次为东川泥石流越野赛开发1000册邮册时,客户提出要多制作一些,但营销人员建议适量开发。由于注重长效,没有积压,越野赛已经连续4年都以邮册作为宣传品。
就是这样,2008年后,云南省集邮公司每年近百个定向邮品开发项目,没有一个造成库存,实现了定向邮品的零库存。
非定向邮品的新增库存,则多数是因为对市场需求把握不准及营销乏力等原因造成的。针对这些原因,云南省集邮公司组织开发人员到仓库里看库存,让他们从库房看市场,“逼”着他们去学市场、摸市场。集邮公司为此出台了立项报告制,每个项目都要从客户需求、集邮品设计、价格、成本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证,并且还要开十几次的项目论证会,这样,一个非定向集邮品开发大概要酝酿三四个月,有的甚至要半年的时间。本着不成熟的产品不投放市场的原则,云南省集邮公司把非定向邮品库存率控制在了有效库存范围内。
在盘活库存集邮品的过程中,云南省集邮公司扮演了两个角色。一是支撑者的角色。每个月集邮公司都会下发集邮品销售情况跟踪反馈表、《库存集邮品推荐目录》,引导各市(州)局在开发集邮项目时,先使用库存集邮品进行配置。同时,通过邮资票品管理系统,随时查看各地销售情况,尽量盘活库存集邮品,积极支撑前端营销人员。二是监督者的角色。哪个局的库存增幅超过警戒线,集邮公司先警告,再亮黄牌,最后由片区经理协助其解决。
更多关于 集邮 邮票 邮册 年册 云南 的邮政新闻
更多关于 集邮 邮票 邮册 年册 云南 的站内信息
本站部分文章转载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Email和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