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册记港珠澳一桥连三地开工伟业
2009年12月15日上午10时,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开工建设。由广东省珠海市邮政局设计开发的《港珠澳大桥开工建设》邮册在开工仪式上惊艳亮相,成为送给出席仪式的内地及港、澳各界嘉宾的唯一纪念品。这本邮册带来的70万元收入也是珠海邮政局近年来单个定向邮品开发项目创造的最高收入。
长期关注,先谋而后动
这样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世纪工程,必然蕴涵着巨大商机。珠海邮政局看到了这一点。自港珠澳大桥工程立项以来,珠海邮政局就对大桥建设的进展密切关注,同时积极收集资料,等待切入时机。
2009年3月5日,有关“港珠澳大桥年内一定开工”的新闻发布。3月中旬,珠海邮政局成立港珠澳大桥项目小组。项目小组成立后,首先要做的是与大桥建设方取得联系。经多方探询了解到,大桥筹备工作由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办公地点在广州。于是,珠海邮政局集邮公司通过多种途径与协调小组办公室取得联系,初步了解到大桥筹备的一些情况。当年3月下旬,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大桥办”)驻珠海现场指挥部挂牌。自此,珠海邮政局集邮公司每周去拜访一次,掌握信息,加深了解。在集邮公司每周例会上,项目负责人要汇报项目进度,并与相关人员探讨项目营销方案的策划,不断修改完善方案,确保项目开发成功。
凸显珍藏,方案获认可
2009年8月下旬,大桥办整体移师珠海办公,港珠澳大桥开工建设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开工仪式的纪念品问题进入大桥办的工作议程。众多礼品公司纷纷提出方案,竞争异常激烈。
纪念品设计水平的高低决定成败。为此,珠海邮政局集邮公司从珍藏、宣传两方面入手,策划设计产品。2009年9月上旬,经反复研讨,集邮公司向大桥办提出了3个方案,其中重点推荐《港珠澳大桥开工建设》邮册。邮册以制作《港珠澳大桥开工建设》个性化邮票为亮点,展示大桥长达6年的艰苦筹备过程,采用大桥效果图可以对大桥进行很好的宣传;放置有关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纪念邮票,凸显邮册的珍贵性等。由于长期跟进项目,准备充分,集邮公司的方案优势明显。邮册受到了对方的青睐,被选为大桥开工仪式的唯一纪念品。
由于大桥桥型一直未能最后确定,大桥办不能提供任何资料给珠海邮政局集邮公司,邮册设计工作因此停顿。2009年10月28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港珠澳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港珠澳大桥工程进入实施阶段。2009年11月初,粤港澳三方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落实开工仪式的相关事项,要求珠海邮政局集邮公司在会上对邮册进行介绍。集邮公司从集邮品的宣传功能、文化属性、纪念意义、收藏价值等方面,对邮册作了详细介绍,并现场回答了粤港澳三方领导的提问,赢得了认可,会上即有人提出增加邮册制作数量。会后,大桥办将邮册数量由1000册追加到2000册。
严格要求,精品赢赞誉
2009年11月15日,港珠澳大桥桥型最终确定,大桥办当天下午就将有关图片和文字资料发给珠海邮政局集邮公司,并要求当年12月3日前交付第一批邮册。时间紧迫,港珠澳大桥项目小组连夜开始设计等工作。
珠海邮政局集邮公司动员一切力量,抢时间,赶速度,一边抓紧邮册的设计,一边向广东省邮政函件集邮局申请票源,同时争取中国集邮总公司的支持,确保个性化邮票的及时印制。2009年11月18日,邮册第一稿设计完成。经大桥办反复修改,四易其稿,23日,邮册设计稿最终确定。为保证印制质量,项目小组赶到印制厂,与技术人员研究工艺,讨论效果,确定纸型。
2009年12月初,第一批产品到货。可珠海邮政局集邮公司发现,邮册外包装有瑕疵!集邮公司马上与大桥办和厂家联系,在争得大桥办理解的同时,要求厂家重新制作。最终,2000册邮册如期交付。
《港珠澳大桥开工建设》邮册不仅赢得了客户的肯定,也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开工仪式后,一些珠海市民特地找到珠海邮政局集邮公司,要求购买这一定向开发的邮品。
更多关于 集邮 邮票 邮册 的邮政新闻
更多关于 集邮 邮票 邮册 的站内信息
本站部分文章转载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Email和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