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航空不愧为翱翔蓝天的“鸿雁”
在中国邮政员工里,有一支年轻的队伍。往昔,他们搏击长空,守护祖国蓝天;今朝,他们披星戴月,为民传邮。这就是1996年8月,由海军航空兵和空军航空兵军转人员组成的中国邮政航空公司飞行员队伍。15年过去了,EMS的“翅膀”越飞越硬,当年祖国蓝天的卫士变身为空中的“鸿雁”后,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八一”前夕,记者在子夜的朦胧中、在破晓的晨风里、在“全夜航”的航班上,追寻他们的航迹——
我爱祖国的蓝天
晴空万里阳光灿烂
白云为我铺大道
东风送我飞向前
金色的朝霞在我身边飞舞
脚下是一片锦绣河山……
15年前,唱着这首激荡心波的歌,依依惜别了战鹰和军营的40余位海军航空兵和空军航空兵军转飞行员,走进中国邮政航空公司(以下简称邮航)的大门。在这里,他们开始人生的第二次创业。
退役不褪色 敢拼敢闯
翻开蓝天卫士的军旅史,个个都有令人骄傲的荣誉和辉煌:大都是千里挑一的飞行员,大都在部队担任营、团职干部,全都获得过军功章,许多人还承担过科学试验、军事演习、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
从部队到地方,他们将军人的拼搏精神带到新的岗位上,开启了国产“运八”飞机的运邮航程。
上世纪90年代,经济的发展促使全国诸多省份申请成立航空公司,抬升了欧美飞机的价格,且交付订单时间长。为早日组建机队,邮航选购了3架国产“运八”F100型飞机。
飞机正式接收后,已经停飞一段时间的军转飞行员们好像看到久别的战友一样,立即投入训练。军转前飞“运八”的,这时成了“教员”。很快,大家就达到了飞行技术要求,取得相关飞行执照。
“‘运八’飞机原来只在军队使用,投入民用航班运行后,很多地方不适应民航运行要求。”见证邮航发展历程的邮航纪委书记张文锦回忆说,“为达到民航运行要求,这些军转飞行员们凭着军人那股子敢于拼搏的精神,一项项系统地整理‘运八’运行规范。”成立之初,邮航在经济上很困难,面对繁重的工作,大家没有任何抱怨,最终编写出了《“运八”飞机训练大纲》、《邮航通信联络规定》、《邮航“运八”安全管理规定》及飞行检查单、机组配合程序等一整套符合民航运行规则的“运八”运行规章,建立起邮航的飞行安全体系,对航班安全运行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正是依靠这一安全体系和军转飞行员优良的飞行技能,从1997年2月27日第一架“运八”飞机飞上蓝天,到2008年12月11日最后一架“运八”飞机退役,先后5架“运八”飞机12年累计执行航班任务17565架次、飞行42240小时,创造了国产“运八”飞机安全运行超过10年的历史,部分驾驶“运八”飞机的老一代飞行员也在2008年12月11日为自己的飞行生涯画上了圆满句号。
军人不言败 成功转型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内地快递市场竞争的加剧,邮航单一的“运八”机型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2002年6月,原国家邮政局和中国南方航空公司重组邮航,邮航开始引进波音737飞机。
从部队到邮航,从驾驶战斗机、轰炸机到民用运输机,实现这一转变不是脱下军装就可完成的。特别是改飞波音飞机,对飞行员在飞行技术和航空理论上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面对上千个专业英语词汇和计算机技术应用知识,面对由过去以人工操作为主到以高科技驾驶舱资源管理为主的思维方式的转变,邮航军转飞行员们凭着在部队时磨炼的坚强意志和永不言败的劲头,先后通过了波音飞机性能、仪表、英语等新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以及模拟飞行训练、改装训练,成为邮航驾驶波音飞机的首批飞行员。
回忆起那段经历,曾是海军航空兵某大队队长、现任邮航副总经理的张晓明感慨地说:“这是一段‘凤凰涅槃’般的人生经历。在转型过程中,我忘掉在部队时的机长身份,像当年刚刚开始学习飞行时一样,把所有精力和时间都扑在学习及飞行训练上,睡觉的床头都贴满了飞行技术应用单词,坚持多观察、多研究、找要领。其间,写下数万字的学习笔记。”
邮航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柏介普说:“我在部队是飞轰炸机,学的又是俄语,改装波音737时已年过40岁,苏式飞机和波音飞机在操作习惯上差别很大。在模拟训练中,我感觉跟不上趟儿。
为此,我自己动手制作简易仪表练习器反复演练,多上飞机观摩,并把英语单词、飞行程序、相关数据一个一个地抄下来,一张图一张图地描下来。”
都说三十过后不学艺,在回答为什么已过三十、还要凤凰涅槃般地进行“改装”时,这些军转飞行员一致地回答:“我爱祖国的蓝天!”
最终,他们以优异成绩通过所有考试,熟练地掌握了波音飞机的飞行技术,并成为邮航飞行队伍的中坚力量。
2010年9月的一天,邮航8Y9049航班在济南起飞后,相继出现设备冷却供气故障灯亮、惯导直流失效灯亮、发动机N1转速不指示、燃油流量表不指示、时钟不显示、备用罗盘背景灯不亮、备用地平仪一系列故障。执飞机长解向东根据经验判断飞机电源系统出了问题,并凭着高超的飞行技能人工操纵飞机飞抵南京机场上空。“在即将着陆之际,仪表上除前起落架未放好的指示灯亮外,其余起落架是否放好的指示灯均未显示。”机组副驾驶员雷红鹰心有余悸地回忆当时的情景,“如果这时着陆,后果不堪设想……”
面对突发情况,解向东果断决定拉起飞机复飞,并请地面人员在低空巡场时目测飞机起落架情况,得到确认后才将飞机安全着陆。凭借纯熟的驾驶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他避免了一次安全事故的发生。
旗帜永飘扬 传承光荣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邮航受命包机运输一批紧急抗震救灾物资,并即时组成了以老机长廖向农和年轻机长刘德森为双机长的执飞机组。
由于是突发性任务,抽调人员组成包机机组,势必要对飞行计划进行重新编排。时任邮航飞行部调度室主任的瞿振胜向执飞首尔—北京航班的飞行部经理张国宏汇报:“廖机长当日有京沪穗‘全夜航’飞行任务,他去执飞救灾包机,京沪穗‘全夜航’这个‘坑儿’就必须由其他机长补上。”“不要再调了,我去补上!”张国宏回答。就这样,刚刚落地的张国宏随即投入新的飞行任务。
邮航接到的突发任务还有很多。1998年“抗洪”期间,完成向洪灾泛滥的湖北、黑龙江等地空运救灾药品的包机任务;2003年“非典”期间,完成从安徽阜阳向北京调运防护服的包机任务;2005年周边国家“禽流感”期间,完成向疫区运送疫苗的包机任务;2008年“抗冰雪”期间,完成向灾区运送照明蜡烛和发电设备的包机任务;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后,完成紧急运送抗震救灾物资的包机任务……
在祖国需要的时刻,邮航军转飞行员从来都站在前列,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讲奉献、特别守纪律、特别讲文明”的光荣传统,让“军人”的旗帜永远高高飘扬。
为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中国邮政于2004年8月18日开通EMS“全夜航”。从那时起,从民航院校毕业的飞行员开始加入邮航飞行员的队伍,他们继承了军转飞行员的优良传统,在子夜的苍穹中、在破晓的晨风里、在“全夜航”的航班上,将这一传统继续发扬光大。
“八一”前夕,在慰问军转飞行员时,邮航总经理李玉峰动情地说,邮航已走过14个安全年,机队规模从成立之初的3架“运八”飞机发展到16架波音737全货机,“全夜航”网络连通24个城市,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全国邮政系统“抗冰雪保畅通”先进单位、全国民航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取得这些成绩,军转飞行员功不可没。为了进一步支持EMS的发展,邮航的网络规模将继续扩展,邮航的飞行员队伍将继续壮大,将让军转飞行员的优良传统这面旗帜在邮航飞行队伍中永远高高飘扬。
更多关于 快递 EMS 邮航 邮政航空 北京 的快递知识
更多关于 快递 EMS 邮航 邮政航空 北京 的站内信息
本站部分文章转载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Email和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