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政速递物流夏伟让EMS在大山里飞起来
瘦高的个子、黝黑的皮肤、说话前总是先投来一个憨厚的微笑,这就是夏伟,北京市邮政速递物流公司上地分公司的一名普通揽投员。参加邮政速递工作5年多来,他投递邮件10万余件,未出现一次差错,未发生一起投诉,用真诚、责任与使命护送着每一件邮件,让EMS在大山里也飞了起来。
一句感谢愧疚到现在
37岁的夏伟负责的投递道段位于北京城区西北部,服务面积达120平方公里,涵盖30多个村庄、10多个小区,投递行程超过200公里。其中,有十几个村子建在山上,无门牌号、门牌号无序是这里最大的特点。在这片区域,外地人比本地人多,如果在村委会打听本地人还能找得到;如果打听外地人,往往花上正常投递的10倍时间也没有结果。
这种情况下,刚开始参加投递工作时,夏伟把找不到收件人的邮件留在村委会。一天傍晚,北安河村有位大姐焦急地拦下他问:“师傅,我有个快递,是户口本。邮件上没写电话,孩子急着办上学的手续,我怎么能查到啊?”听了这话,夏伟心里咯噔一下:“上午刚送了一件快递到村委会,不会是这位大姐的吧?”问过收件人的名字果然就是。当他急匆匆回到村委会取回邮件,交到大姐手里时,大姐高兴地说:“谢谢你,谢谢呀!”
这一声感谢,让夏伟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愧疚。这一句感谢,坚定了他的一个信念:不管有多难,一定要把邮件交到收件人手里。用他的话讲:“既然是快递,就肯定是个急件。如果邮的是CT片、病历或是药品,那都是急等着救命的!”
想尽办法只为邮件回家
上地分公司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夏伟一出班就意味着百分之九十的邮件都能找到家。他投不出去的邮件,谁也别想投出去。”
夏伟请村委会户籍办、计生办的工作人员和当地普邮投递员当老师,帮自己用最短时间掌握了道段上所有名址的具体位置。业余时间,他还利用网络卫星地图和电子地图绘制了一份路线图,每天照着地图走,短短一个星期就把全段大路、小路、山路都摸熟了。他还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30多个村子里每一位使用过EMS的人,以便村里人再使用EMS时及时招呼他。遇到疑难邮件,他经常是一条条街、一个个胡同地敲门,寻找收件人,让每一件邮件准确、及时、平安到家。
夏伟投递的道段上有个叫车耳营村的民俗村,下雪天必须步行5公里的山路才能到达。一天,他抱着一件2.5公斤重的包裹往山上走,走了三分之二路程时,看到收件人大妈磕磕绊绊地往山下来迎他。看着大妈满身的雪和一裤腿的泥水,夏伟责怪自己不该打电话告诉她自己送邮件来了,大妈却迎上前心疼地对他说:“要不是明天上午就没药了,我就让你赶个好天再送了。快上家喝点热水,大冷天别落下毛病!”
5年多的揽投工作,让夏伟与当地的住户成了朋友。同事们说,每次夏伟进山时,受欢迎的程度都让他们想起马班邮路的王顺友。
爱这行就要让这行散发活力
夏伟不仅以高度的责任感履行着使命,以热忱的服务表达着对揽投工作的热爱,更从细微入手,用创新与智慧让这个平凡的岗位散发出了生机与活力。
2009年3月,北京邮政速递物流为缩短邮件时限,增加了三频次投递,由于投递难度大,仅夏伟负责的7个道段,往返一次就要花费4个多小时,往返路程180公里。为节约投递时间和运输成本,他和同事们反复研究、模拟测算,实际踩道计算投递和取件时间,研究出了“接力投递法”,即改变以往投递道段邮车统一回营投部拉运邮件的做法,以离营投部最近一个道段的邮车为接力手,负责把邮件全部盘出,然后按预先设计好的路线,去其他道段集合点进行交接。这一方法不仅加快了邮件传递速度,去年还为上地分公司节省燃油1.6万余升,节省燃油费9万余元,全年降低车辆维修费5万余元。
为减少留存邮件数量,夏伟还与同事们共同讨论制定了班后质询制度,即安排专人负责查看再投邮件,对各频次的再投邮件逐件与客户核实,核实无误后加盖“检”字戳,通过与客户沟通确认再投具体时间,保证邮件的及时投递。这一制度将上地分公司营投部的邮件及时妥投率提高了15个百分点。
为表彰夏伟的突出成绩,2009年,北京速递物流专门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2010年,该工作室被评为北京市邮政公司的“创新示范岗”,他个人也被评为“创新示范标兵”和“北京市劳动模范”。
揽投工作很平凡,但还有很多像夏伟一样的揽投员,在这个平凡的岗位展现着不平凡的光彩。
更多关于 速递 包裹 物流 快递 EMS 北京 的邮友经验
更多关于 速递 包裹 物流 快递 EMS 北京 的站内信息
本站部分文章转载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Email和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