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注册登录

澳大利亚邮政的异国另类风情

中国邮政 2010-10-20 12:49:12

    《水上邮差》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跟河船邮差送信游”的故事,悉尼邮政部门为方便在偏远地方散落着的一些山村和渔村中的居民寄送邮件和生活必需品,别出心裁地开辟了一条“跟河船邮差送信游”的邮路,一举三得:传递邮件,促进邮政物流业,发展旅游。《火山熔岩上的小镇邮局》则为我们介绍了距悉尼120公里、一座建立在火山熔岩上的风情小镇上的钟楼式邮局的美丽景致,它不仅是一座历史名建筑,还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 

    本文作者长年居住在澳大利亚,此次为我们奉献的是澳大利亚邮政别具风情的一面。不管是《水上邮差》,还是《火山熔岩上的小镇邮局》,都向我们展示了澳大利亚邮政事业浓郁的文化内涵以及邮政在澳大利亚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编者

    水上邮差

    在悉尼以北50公里处,有一条大河叫霍克斯伯里河。在大河偏远的地方有一些山村和渔村,交通不便,那里的居民邮寄信件困难,悉尼邮政部门为方便这些地方居民寄送邮件和生活必需品,同时也为旅游业增添新颖的邮政色彩,别出心裁地开辟了一条“跟河船邮差送信游”的邮路,可谓一举三得:传递邮件,促进邮政物流业,发展旅游。 

    笔者有幸跟随邮差随船出行,深感澳大利亚邮政事业的不断创新,他们广开邮路,既发扬邮政事业的传统,又别开生面地扩展发展思路,通过水上邮路之行也从中领略到邮政事业是光荣而美好的事业,体会到邮政事业的重要性,感受到邮政人员为民着想、与民和谐的风采以及澳大利亚纯朴的民俗民风。 

    霍克斯伯里河邮政码头,在霍克斯伯里河火车站旁的河边上,上午9点多,当笔者来到邮政码头时,已有几位准备乘船的游人在此等候,没多久,就聚集了50多人,看来许多人对水上邮差之旅颇有兴趣,也说明邮政业在澳大利亚人心目中所占有的位置。邮政码头入口处写着“Riverboat Postman”,即“水上邮差”之意。码头入口处有一座白色墙壁、蓝色门窗的小木屋,小屋墙壁上面挂着蓝色英文字和邮船模型的标志牌。两艘白色蓝边的两层邮船停泊在河岸边,此时笔者看到邮差正将从邮局运来的邮件和物品搬运到船上,并备好为游人准备的咖啡、牛奶、饮料和点心。9时30分开始登船,走过通向邮船的长木桥,便登上了邮船,邮差送来一份邮路说明书和一张水上邮路图。船舱窗明几净,临门的一边放着许多邮包,还有一个里面装满了信件的邮箱,船中间还放着待运的三箱面包、一个大邮包和一件大纸盒邮件。另一边是餐厅,服务台上摆放着各种饮料。由一层登上木梯,便可来到二层的观景台,台前面是驾驶室。 

    邮船上共有3名邮差,一名驾驶员兼导游,一名跟船邮差兼服务员,还有一名是中途要下船并要到更偏远的、不通船的大河彼岸村落送邮件的。邮船的主要服务项目是提供沿河两岸社区的邮件、牛奶、杂货和报刊等业务,他们既要把这些邮件和物品分送到各小邮政码头,同时接回邮件和物品,又要为船上游人导游和服务,概括起来说,就是邮政、物流和旅游三结合,可见澳大利亚邮政业服务范围之广,从中也能看出邮政人员少而精,个个都是多面手的功底。 

    邮船刚开动,邮船驾驶员兼导游就开始向游人介绍水上邮差的邮路和邮政服务项目。笔者从中了解到,这是一条蜿蜒弯曲的漫长水上邮路,自1910年就开始有了水上邮差的服务,经久不息,不断扩展,一直保留到现在,深受大河两岸社区人们的爱戴。每次跟船邮路行驶需3至4个小时,即从9时30分至13时15分,共经过13个小邮政码头,其工作服务时间与邮政局一样,都是从星期一至星期五。 

    霍克斯伯里河河水清澈,风平浪静,两岸绿意盎然,邮船行驶途中,映入眼帘的时而是岸边在绿色中露出的几户人家,住屋整洁;时而是灌木丛,依水而长;时而是茂盛的密林,郁郁葱葱;时而又露出绿林之中的峻峭砂岩,好似人工雕刻的各种形状的天然石刻品。船行30多分钟,来到了第一个小邮政码头,名叫LITTLE WOBBY。放眼看去,这里码头周围住户较多,是一个小村落,邮件也较多。船到码头,已有一位男水乡邮差开车在此等候,船靠小码头,船上一名男邮差将缆绳拴好后,便将两个大邮箱送上车,交接手续简便,船走后邮车也开走了。船到了第3个邮政码头,小邮政码头名叫DANGAK ISLAND WHARF,说起来很有趣,来接邮件的是一个身着邮政人员工作背心、十多岁的小义工邮差,他从邮船邮差手中接过一个邮包,同时又送上一个邮包,交接很快,几分钟便了事。游人都为小义工邮差的举动感到有趣。到了第5个小邮政码头时,跟船的那位男邮差,拿上早已准备好的邮件,背上邮包,与船上的女邮差话别,原来这位跟船的邮差要到这里河岸上的密林深处人家送信。第6个小邮政码头,是个很小的码头,几乎看不到小邮政码头的名字,这里河边只住着3户人家,邮船靠近小邮政码头时,船上的女邮差并不拴缆绳让船靠岸,而是准确无误地将邮包扔到小邮政码头的木桥板上,邮船便又继续向前行驶了。导游介绍说,为方便邮船行驶,当地用户建议这样做的。若有要寄送的邮件,这里会有人同样将邮包扔到邮船上,便算交接完毕。到了第7个小邮政码头,邮船靠岸后,送上码头的是3箱面包,这是为这里小超市代运的货。从中也看出澳大利亚邮政经营的灵活性和服务项目的多样化。船到第11个小邮政码头时,在这里等候的是一对夫妇和一个小女孩,他们前来接邮件,小女孩笑声朗朗,嚷着自己去接,似乎要去感受一下当邮差的滋味。第12个小邮政码头,来接邮件的人更为有趣,从远处,站在船头一眼就看到这是一位白发老人,头戴乡邮差的邮差帽,脖子上挂着口哨和钥匙。邮船导游介绍说,这是一位老邮差,已退休多年了,现在仍担当义工邮差,口哨是他走街串巷为这里老乡送信时用的,当走到有邮件的住户家时,便吹口哨告知,住户听到哨声便出来取信。老人面带微笑,诙谐有趣,当邮船离开码头时,他还吹起了口哨,引得邮船上的游人拍手致意。一路的河上风景,一路的小邮政码头,让人欣赏到美好的风光,也让人体会到水上邮差的辛劳。 

    笔者观邮船经过的13个小邮政码头,其建筑格调大体一致,但大小不同,码头名字醒目,有候船亭或凳子,设施齐全。接收和寄送邮件者有的是乡邮差,有的是义工邮差,有的是邮件收取或寄出者,有中年人、青年人,也有老人或孩子,从中可以看出澳大利亚人对邮政事业的高度认识,邮差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为民服务的责任心、与用户相互交往的和谐谦让,人们之间和谐纯朴的民风,也感受到邮政事业在澳大利亚人心目中的崇高位置。 

    欢快而有趣的“跟河船邮差送信游”结束了,可笔者却看到许多游人游兴未尽,有的与船上邮差合影,有的在邮船旁留影。 

    “跟河船邮差送信游”,让笔者真切地感受到邮政事业浓郁的文化内涵,体会到邮政事业是人类最美好的事业。

    火山熔岩上的小镇邮局

    被拥抱在蔚蓝大海、青青牧场和茂密森林之中的澳大利亚的一个小镇凯阿玛(Kiama),是距悉尼120公里的一座建立在火山熔岩上的风情小镇,小镇上有一座古雅的钟楼式邮局,它也是这个小镇上的一座历史名建筑和旅游景点。 

    从悉尼到凯阿玛,要坐3个小时的快速火车,临近小镇时,透过车窗,映入眼帘的一边是绿草青青的牧场,另一边是海天一色,火车驶过一段涵洞,便见有牧场的一边又变成了无边的森林。大海,牧场,森林,凯阿玛就是这样一座具有海洋气息、田园牧歌式风景和森林清新空气的风情小镇。 

    走进小镇,你会看到许多美丽新奇的景点:绿草青青的牧场,是田园牧歌式牧场游;花开时节和树叶红了的时候TTP/1.1 200 OK Server: Huadun-Server/3.0 Content-Length: 333 Content-type: text/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