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邮政九大战略放异彩
湖南省邮政公司通过实施“九大战略”,业务发展实现飞跃、效益不断提升。2006年全省邮政三大板块业务收入为21.39亿元,储蓄余额为698.29亿元,活期比重为32.96%。今年1~8月,邮政三大板块业务收入35.24亿元,其中邮务类业务收入20.79亿元,相当于2006年全省邮政三大板块的总收入;储蓄余额1086亿元,活期比重为40.58%,金融效益过12亿元。随着效益的不断提升,财务状况好转,银行贷款由过去的十位数下降到个位数,今年半年就偿还贷款2.7亿元。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增强县邮政局发展实力
湖南是个农业大省,但县邮政局发展比较薄弱,问题较多,2007年湖南省邮政公司实施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出台了《加快县邮政局发展十八条指导意见》,从而调动市(州)、县邮政局两个层面的积极性,全省县邮政局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收入规模进一步扩大。
2010年全省县邮政局实现收入16.89亿元,较邮政储蓄改革和速递物流改革之前还多了2.75亿元。
2007年县域邮政业务收入增长17.1%,高于全省邮政平均增幅1.6个百分点;2008年县域邮政业务收入增长16.6%,高于全省邮政平均增幅3.2个百分点;2010年县域邮政业务收入增长16.3%,高于全省邮政平均增幅1.74个百分点,县域邮政业务收入完成16.89亿元,占全省邮政总收入的69.18%,收入规模过3000万元的县邮政局有12个,其中长沙县邮政局规模突破6000万元,收入规模在2000万元到3000万元的县邮政局有27个。
“打造最大金融代工厂”战略
余额过千亿元,效益翻番
打造最大金融代工厂的战略,增强金融业务核心竞争能力。针对湖南邮政金融专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的问题,湖南省邮政公司提出了“把自己当银行办,做最大‘金融代工厂’,要比银行还银行”的打造金融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战略。制定了加快湖南邮政金融代理业务发展的指导意见,组织了跨年度营销和千亿元工程营销活动。各市(州)局成立了金融业务代理局,加快了金融网点的建设和改造。今年以来,全省邮政纳入年度规划的金融旗舰店和形象店为398个,完工106个。特别是今年深化提出“亿元网点”和“亿元走廊”建设目标以来,在全省规划建设“亿元走廊”46条,涵盖网点221个。截至8月底,全省邮政代理储蓄余额过亿元网点达到233个,较去年底增加72个,其中县及县以下乡镇余额规模过亿元网点179个,较去年底增加56个。全省邮政储蓄余额从2006年的698.21亿元,增长到今年8月末的1086亿元。
“舞动龙头、摆动龙尾”战略
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
长沙市邮政局为“龙头”,张家界邮政为“龙尾”,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两个局在发展中都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湖南省邮政公司先后研究制定了长沙邮政三年发展规划、加快张家界邮政发展的指导意见及张家界邮政三年发展规划。
长沙邮政围绕三年发展规划,突出城市经济和县域经济的同步发展。加强农村网点建设,开展城区网点流动红旗的评比,提高了网点和农村支局长营销能力和管理水平;深入推进“绿色走廊”建设,调整城市网点布局,新建三个城区网点,业务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快信报箱群建设步伐,优化快包投递队伍,完善城区投递网络,提高了网络运营效率;组建了函件业务BIU小组,加强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突出抓大客户项目营销,完善了营销体系建设,增强了营销能力,提高了营销创收水平。今年上半年,函件日常封片业务创收207.5万元,增长84.92%;邮送广告业务实现收入377.2万元,增长6.31%;集邮、报刊收入超进度完成;邮讯通业务得到迅猛发展,月均收入由去年的不到10万元发展到了现在每月50万元的喜人局面。
为解决张家界邮政发展长期落后的问题,省邮政公司党组集中全省邮政优势力量,用“不能无功而返”的决心,开展了一场摆动龙尾的“扶贫攻坚战”,用三到五年时间,让张家界邮政走出困境,踏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两年来,通过省邮政公司政策的扶持和资金的投入、专业公司和部门对口支援,张家界邮政自身奋发图强,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展。2009年,张家界邮政超额完成收入计划进度,列全省邮政第5位,特别是困难较多的桑植县邮政局,实现收入637.87万元,同比增长26.56%;在全省邮政各项业务进度排名中,邮政储蓄、速递等6个专业进入全省邮政前五位。今年1~8月储蓄余额净增3.2亿元,余额净增同比增幅均超过20%;邮政储蓄市场占有率达到14.08%,较去年初提高2.11个百分点。
“绿色走廊”发展战略
开创农村流通市场新模式
根据中央服务“三农”的文件精神,发挥邮政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网络优势,把城市现代物流模式拓展到农村,湖南省邮政公司在全省全面实施农资配送“绿色走廊”战略发展模式,建立起了“省—市—县—支局—代办点”五级邮政“三农”服务网络体系,基本形成了以县邮政局为仓储中心、农村支局为配送中心、“三农”服务站为服务终端的农村连锁配送网络,成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的一支重要力量。
目前,建立“三农”末端服务网点15470个,覆盖35%的行政村,其中直营店1422个、加盟店14048个,建立农资配送“绿色走廊”226条。“绿色走廊”改变了原来依靠投递员分散的、非专业、分摊式和难以长期承载、难以持续经营、难以形成规模的营销方式,既减轻了投递员负担,理顺了营销关系,又扩大了销售渠道,增加了销售额。
“人才强邮”战略
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湖南省邮政公司创新干部选拔机制,首次引入第三方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全程参与中层干部的选拔,拓宽干部选用渠道,以严密的管理流程、先进科学的评价体系,公开、公正、公平的选拔方式,为全省各局选拔了64名三级副经理,为全省邮政人才选拔开了改革创新的先河。创新农村支局长选拔培养方式,共选拔277名优秀大学毕业生作为支局长人选进行定向培养,为基层储备了一批高素质管理人才,并首次采用专项培养方式实施县邮政局长、高级营销客户经理备才培养计划,加强了基层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城市经济发展战略
提高了企业创收能力
2008年,湖南省邮政公司围绕加快城市邮政经济发展主题,加强战略规划工作,探索加快城市邮政经济发展途径。加强城市营销体系和营投平台建设,增强城市邮政竞争力;大力实施“五进工程”,特别是通过派驻、上门服务等方式加快了对写字楼、商贸市场的拓展。开展行业总部项目营销、服务中小企业等活动,增强了业务创收能力。今年1~7月,全省城市邮政经济完成收入5.19亿元,同比增长22%。
打造10万元年薪职业经理人队伍
完善了市场化营销体系
为建立市场化的营销模式,提升邮政服务品牌,围绕“贴近市场、贴近客户”的总体要求,湖南省邮政公司实施了“打造年薪10万元职业经理人队伍”的战略,并制定了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全省邮政进一步转变观念,突出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中心,转变经营模式,创新营销方式,加快了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
近两年,先后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营销人员和优秀营销团队,多个营销项目得到集团公司领导的好评。2008年度全省邮政营销业绩过100万元的客户经理达到133人,过30万元的达到453人;个人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客户经理达到35人。2008年度,湖南邮政营销体系建设获得全国“营销创百优”组织三等奖,同时长沙市邮政局芙蓉团队被评为全国邮政十佳团队,另有2个团队、3名个人、3个项目受到表彰。今年1~8月,全省邮政客户经理业绩达到1.93亿元,其中过50万元的有107人。2008年迄今,湖南邮政先后荣获全国邮政“营销创百优”组织奖、全国邮政营销体系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大客户管理奖等多项荣誉。株洲局冬平团队、长沙局芙蓉团队被评为全国邮政十佳团队,岳阳局方芳被评为全国邮政营销优秀带头人,胡利平、高戈、刘敏等12人被评为全国邮政优秀营销员。今年上半年,9个总部开发团队成功开发47个总部营销项目,其中44个项目已实现收入5260.42万元。湖南总部经济开发团队的运行模式成为全国邮政推荐模板。
打造“四新一硬”投递新军战略
提升了企业形象和服务水平
打造“四新一硬”投递新军队伍,提升企业形象和服务水平。湖南省邮政公司从给投递员一个“家”入手,实施打造“体制新、机制新、服务新、形象新、能打硬仗”的投递新军战略。三年多来,全省投递部门通过转换劳动用工机制,落实劳动用工各项基本政策,提高投递人员待遇,队伍稳定状况明显好转,稳定率达到90%以上,并产生了45名明星投递员。投递新军战略的实施有效调动了投递人员积极性,提高了投递网的运行效率,加快了报刊邮件传递速度,增强了湖南邮政的服务战斗力,提高了服务水平。在竞争激烈的报刊发行市场中,邮发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装备精良、服务优质、客户首选”的速递专业战略
增强了竞争性业务市场竞争力
全省速递专业以实施三年发展纲要为主线,以装备精良、服务优质、客户首选为目标,推进速递质量监控、客户服务管理、员工管理三大管理中心的建设,实现速递质量指标的可视化、可控化;全面推行分部制、片区营销和营投合一的营销模式,与竞争对手开展硬碰硬的竞争,锻炼了队伍,增强了竞争能力,促进了速递专业的快速发展。
整体收入快速增长。2010年实现业务收入5.34亿元,完成预算的104.02%,收入规模排全国邮政第13位。其中速递板块实现收入4.07亿元,完成预算的105.63%,增幅为21.95%,增幅排全国邮政第5位;物流板块实现收入1.07亿元,完成预算的117.47%,增幅达56.85%,增幅排全国邮政第7位。
赢利能力明显提升。企业发展量质同步推进,利润完成集团公司预算的100.25%。三大效益指标稳步增长,百元收入利润率为15.10%,同比增长6.26%;人均劳动生产率为21.76万元,增长3.27%;百元资产贡献率为52.34%,增长6.17%。
更多关于 速递 物流 集邮 邮政储蓄 湖南 的邮政新闻
更多关于 速递 物流 集邮 邮政储蓄 湖南 的站内信息
本站部分文章转载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Email和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