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邮政编织新“驿网” 助力新跨越
2011年9月20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与山西省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启了邮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序幕。山西邮政在延伸服务内涵、拓宽服务领域中,先后与太原铁路辅业国有资产管理中心签署代售火车票协议,与山西省科协签署构建农资用品下乡和农产品返城双向平台协议,与省体育局签署代售体育彩票协议,以及与通信、银行、保险等单位开展全面战略合作,提供代收代付等服务……与社会公用企事业单位的携手,将传统邮政引领上了现代邮政的通衢大道。
近两年来,按照集团公司党组“发展中国特色邮政事业”的总体要求,结合山西省掀起转型跨越高潮的省情及邮政发展的现状,山西邮政积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致力于服务全省的转型跨越,在构建和发展邮政文化传媒产业、邮政金融产业、邮政现代物流产业和邮政电子商务产业“四大产业链”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满足社会各界个性化、多样化用邮需求的基础上,助推了经济发展,得到了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的肯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好评。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
“邮政不能孤立存在于地方经济发展中。找准自身的定位,把自身的优势融入服务社会产业链条中,才能实现企业的转型跨越发展。”山西省邮政公司总经理关荣顺如是说。
针对政府关注的社会管理、民生福祉、文化建设、经济发展等重大课题,企业关注的融资难、销售难、产品流通难等生存难题,以及百姓关注的公共服务资源不均、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民生问题,山西邮政立足于在服务社会产业链上做文章,将邮政拥有的实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优势,有效融合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转化成为市场的竞争优势。山西邮政拥有的集仓储、封装、配送、加工、理货、运输、分销代理和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物流服务体系,引起了省内诸多名优企业的关注。山西汾酒集团在与山西邮政速递物流的合作中,从仓储、配送逐步扩大到了使用邮政基础业务,目前仅使用仓储的面积就达到近20000平方米,配送汾酒的区域覆盖全国14个省会城市和省内8个地级市,配送量达6.5万吨。汾酒集团的示范效应迅速在其他企业上显现,海尔、昂生药业等一批知名企业均成为邮政的大客户,尤其是山西邮政正与富士康商洽,一个预计近千万元的全面合作项目即将拉开帷幕。
打造“邮政四大产业链”带动业务转型
“传统邮政实现转型发展,就必须找到适合的载体。”这是关荣顺对“转型”切入点的看法。
经过大量的前期调研和市场分析,山西省邮政公司党组审时度势,提出打造邮政文化传媒产业链、邮政金融产业链、邮政物流产业链和邮政电子商务产业链,将邮政三大板块业务融入社会经济发展的产业链中,促进邮政三大板块共谋发展的思路。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后,山西省邮政公司结合山西省委、省政府的“文化强省”发展战略,积极构建邮票传媒、报刊传媒、直邮传媒、书信传媒等四大传媒体系的邮政文化传媒产业链。这一产业链涵盖创意及需求、设计及制作、传播及发行三大环节。按照邮政业务特性,山西省邮政公司重点融入文化旅游、新闻出版、文博收藏、招商引资、公益民生等领域,通过深度挖掘地方特色主题资源、把握流行文化脉搏、整合社会创意资源、打造直邮品牌等,使山西邮政逐步发展成为推动山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政府认可、社会认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提供商。2011年9月发行的《关公》邮票,成为邮票传媒的一大亮点。首发活动得到了运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实现收入2000余万元。大同局巧抓《关公》邮票发行机遇,积极开发当地关帝庙景区市场,开发《关公集邮藏书画册》20000册,创收330万元。山西省邮政公司与山西省文联共同发行“名家书画”邮资贺卡明信片台历,进一步提升了山西书画艺术在全国的影响力,受到了山西文化艺术界人士的好评。
虽然分业经营格局形成后,三大板块各为****的经营实体,但在打造“四大产业链”的实践中,山西邮政三大板块找到了融合发展的抓手,为三大板块高举一面邮政大旗,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奠定了基础。同时,山西邮政进一步明晰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定位,把自身放在了为政府分忧、企业解难、百姓谋福的链条上,赢得了发展的主动权。目前,铁路、体彩等众多公用事业单位纷纷与山西邮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形成了开放、合作、互补、共赢的喜人局面;2011年,共策划项目472项,其中省级营销项目50项,市级营销项目420项,项目收入实现2.9亿元,占全省邮政业务总收入(剔除储汇业务)的40.79%。
在实践中完善产业链思路
实践,谋转型;再实践,谋跨越。在打造“邮政四大产业链”的过程中,山西邮政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思路,致力于链接更多的大市场。
在打造邮政文化产业链中,山西省邮政公司在“十二五”期间将建设邮政主题场馆、集邮博览文化交易中心、邮政业务演示厅及体验馆、文化创意中心等,打造邮政特色传媒文化,引导企业、民众的消费习惯,营造使用邮政业务的浓厚氛围,使其成为推广邮政产品的前沿阵地和云集创业者的文化场所。2011年9月,山西省邮政公司举办直邮传媒高峰论坛,与30多家社会广告公司及客户签订了合作协议(意向)书,探索出一条借助外力,提升发展实力的新路子。下一步将依靠会展集聚,通过举办邮展、首发式、高峰论坛及冠名各类大型活动,展示服务能力,吸引客户眼球。目前,山西邮政为全省5432个“农家书屋”配送报刊,年配送额近1500万元。下一步将以社区和农村为重点,开展“社区之家”、“农家书屋”报刊配送,助力政府的惠民文化工程。启动“农惠通”项目,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服务商业文化,筛选重点企业和商户体验、使用邮政直邮,培育推广直邮文化。在目前以金融领域为主的基础上,向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公用企业领域延伸,拓展账单项目;服务校园文化,与大学生社团组织开展深度合作,赞助优秀创意,提供实践岗位;积极争取发行本土题材的邮票,制作反映山西经济社会投资环境、发展状况、经济特点、发展潜力的个性化形象册,助力招商引资,吸引更多企业到山西兴业。同时,在大专院校、中小学校建立集邮示范基地,开发集邮教材,开设集邮课程,培养青年一代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服务旅游文化,在精品旅游景点设立邮政服务中心,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全套旅游信息服务。抓好景点门票和门禁系统开发,使邮资明信片门禁系统覆盖AAA级以上景区等。
在打造邮政金融产业链中,山西邮政将重点依托覆盖城乡的网点资源,完善城乡金融服务功能,为城市社区、中小企业和广大农村地区居民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在坚持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各类信贷产品,参与并支持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建设,通过联合贷款、银团贷款、项目融资、专项贷款等渠道,扩大资金回流地方;发挥邮政储蓄城乡个人结算的主渠道作用,大力发展城市公用事业费用和涉农资金代收付业务;发挥邮政储蓄资源优势,切入文化业、旅游业、服务业等领域,通过发行消费类联名卡、特约商户支付结算卡等方式,引领新型消费模式。
在打造邮政物流产业链中,山西邮政已形成了集仓储、封装、配送、加工、理货、运输、分销代理和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物流服务体系,通过合同物流、邮政包裹、分销配送、经济快递等方式,将产品配送到全国各地,解决产品流通难的问题。汾酒、汇源、富士康等知名企业纷纷依托邮政渠道,布局产品,实现快速壮大。目前,山西邮政已拥有仓储面积达4万平方米,在建6万平方米,2012年将达到10万平方米;物流业务年配送量达21.6万吨、20.55万票、2108万件。下一步山西邮政将致力于建设市域商品集散中心和物流基地以及县乡两级商品分销配送中心,形成遍布城乡、覆盖行政村的省、市、县、乡、村五级分销配送网络,打造强大的分销物流渠道资源,实现向现代物流集成商的转型。山西邮政依靠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综合性第三方物流服务,为山西省知名品牌提供BtoB物流服务;构建以国际、标准和经济三大类服务为主体的快递产品体系,重点拓展CtoC市场;为客户提供物流服务集成、运输与仓储优化管理、配送和顾客服务管理、信息网络管理等服务,实现由“运输+仓储”模式向“信息+管理”模式的转型。
在打造邮政电子商务产业链中,山西邮政2011年代售飞机票6万张、火车票40多万张,销售体育彩票近900万元,下一步将紧抓省委、省政府“积极发展服务消费和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促进消费优化升级”的机遇,完善以邮政营业网点、便民服务站、11185语音中心、邮政网站、短信平台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综合信息平台,精心打造邮政网上商城,为企业商户提供购物、结算、配送等一体化服务;建设邮政业务网站,实现传统邮政业务、便民业务、大客户及会员服务的网上受理;整合11185、95580、11183三大语音平台,将各类邮政基础业务、邮政金融业务、邮政速递物流业务及便民业务,织就一个功能完整的立体服务网,实现由邮政客服向社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转型。此外,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服务民生,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指导思想,山西邮政加快便民(“三农”)服务站的建设,形成遍布城乡、覆盖行政村的分销配送网络,搭建起农业生产资料、日用品配送农村及农产品分销返销城市的双向平台,为民众提供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类、代缴各类费用、票务类、商品分销、商旅服务、邮政业务等综合服务,成为代理代办领域的核心力量,打造电子商务产业链;建设立体购物渠道,实现山西省名优特产、驰名著名产品网购全覆盖,实现山西省内的企业商户上线运作,为各类企业商户提供电子商务的“一站式”服务。
“虽然我们已经找到了发展特色邮政事业的路径,但不断拓宽产业链的内涵与外延不会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付出加倍的努力。”关荣顺指出,“‘邮政四大产业链’取得明显效果之时,也就是山西邮政实现跨越发展之日!”
更多关于 速递 物流 快递 电子商务 山西 的邮政新闻
更多关于 速递 物流 快递 电子商务 山西 的站内信息
本站部分文章转载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Email和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