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邮区中心局用好用活KPI体系促提速
近年来,成都邮区中心局充分发挥KPI评价体系的作用,紧紧抓住关键指标,对邮件处理时限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截至目前,该邮政局信函计划发运率稳定在99.95%以上;KPI指标中总包24小时以下发运率接近95%,网运系统每日清晨5:00的滚存监控中,24小时以下发运率更是达到99%,并杜绝了各类邮件超48小时的滚存。
明确目标 动态督导
成都中心局积极探索建立KPI评价体系,按照关键可控的原则,将信件、普通包裹、印刷品全程时限达标率、邮件作业计划执行率和总包滚存时限等指标纳入KPI管控体系,并层层分解,明确了全程时限管理目标,即在信件、普通包裹、印刷品全程时限达标率达到95%的基础上,信函力争达到99%以上,普通包裹力争达到98%以上,印刷品力争达到98%以上;邮件作业计划合格率达到100%;邮件作业计划执行率达到100%。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明确了总包滚存时限做到杜绝48小时以上邮件滚存,压缩24~48小时滚存占比,将24小时以下发运率提升到97%以上。
为完成既定的时限管理指标,该邮政局不断强化时限管理,建立了中心局、生产分局、班组的全程时限考核体系。将全程时限的KPI管控指标纳入通信生产考核办法、“创先争优”劳动竞赛评比办法以及年度绩效考核办法,并专门制定了全程时限管理办法,筛选8项影响全程时限的KPI指标纳入考核,将责任落实到分局班组和人员。同时,在全局建立起中心局、生产分局、作业班组的三级检查体系,采取现场检查、网上监控、实物抽查等方式,对各环节时限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每日安排专人负责信函违计划发运和总包邮件滚存时限的监控预警工作,下发时限运行情况通报,形成了日通报、分析制度,对全程时限执行情况进****态督导和推动。
创新管理 动态管控
成都中心局不断创新管理,建立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局领导分工负责,各部门协同配合,分局责任落实”的自上而下的全程时限KPI管控体系,合理运用与时限相关的KPI指标指导生产,努力确保邮件传递时限。
提升产能满足率保时限——在邮政业务量逐年增加、双定标准实施工作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成都中心局一直坚持对产能满足率等指标的运用和分析,深挖内部潜能,有效整合现有资源,通过在全局深入推行按量计奖的薪酬制度改革,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使每位职工心里都有了一本关于工作量的明细账,取得了“增量不增人”的效果,极大地提高了各生产环节的劳动生产率,几个转运环节的产能满足率长期保持在100%以上,旺季期间有时达到150%,使旺季期间邮件疏运难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同时,在汽车转运、火车转运和分拣封发环节,全面、深入推行大班组作业模式,将属于同一业务界面的多个班组进行合并,使班组协同作业能力和灵活调度性增强,促使生产作业组织更加优化。2011年9月,该邮政局平信分拣封发产能满足率达到108.1%,同比上升44.74%;快包分拣封发产能满足率达到78.14%,同比上升23.42%。
提升运能利用率保时限——成都中心局不断提升干线邮路的运输能力。通过运能利用率指标分析,发现成都—攀枝花5619/33次车出口的特快、物流邮件量较大,运能吃紧。为做好对速递物流业务的支撑,该邮政局加强与成都铁路局的沟通协调,在5619/33次列车上以双挂邮政车的方式运邮,使得成都—攀枝花单边运能总计达24吨,有效缓解了出口攀西地区邮件的运能压力,加快了攀西地区邮件的传递速度。
提升设备综合利用率保时限——充分发挥设备对保证时限的促进作用,将凡是能满足上机条件的包裹全部上机分拣,并安排人员对齐格后的包裹邮件及时进行封发,促使包分机上机率比以前提升10%左右。2010年,按照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该邮政局对两台阿尔卡特C-STAR信函分拣机识别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通过自主创新,采用“等效代换”维修法搭建控制电路,完成了两台信函分拣机全部光电管系统的技术改造,使信函分拣机上机率由6%上升到25%左右,加快了信函处理速度。
更多关于 速递 物流 成都 的邮政新闻
更多关于 速递 物流 成都 的站内信息
本站部分文章转载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Email和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