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邮政“小包”突围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处于中部腹地的武汉已成为快递公司激烈“厮杀”的战场。今年以来,武汉市邮政局积极突围城市快递市场,截至10月29日,已实现国内小包业务收入2385万元,全市国内小包用户数达到287户,收入规模列中部城市第一位、省会城市第四位。
“暖流”:客户回归季的到来
实物传递网络是邮政的核心资源。近年来,国内小包业务在全国各地迅速升温,抢占市场已成为邮政“不容错过”的机会。
“此次团购默认快递方式为国内邮政小包……”8月25日,在某知名内衣品牌网络旗舰店上,网友们发现该店使用了两年的快递方式变成了国内邮政小包。这一变化,令武汉市汉阳区邮政局的营销员李敏激动不已,几个月的公关带来了丰硕成果,“维系了两年的大客户,终于用‘小包’把他拉回来了!”仅8月的一次团购,该公司就寄出2.5万件小包。
针对武汉地区电商客户的行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特点,在国内小包业务启动之初,武汉邮政就将突破口圈定在服装、3C数码、化妆品、饰品等品类的商家,并搜集商家信息进行重点走访。目前,在287家签约客户中,服装类重点客户占比高达58%以上。
针对国内小包客户的经营活动特点,武汉邮政采取线上搜集网店信息、线下通过区域营销锁定重点商户商品走向,积极开展寄递类客户大走访活动的方式,努力嵌入客户商业活动链条。为了迎战由三季度开始的年度网购高潮,武汉邮政对主流商户进行了全市“地毯式”走访。三季度,武汉邮政共走访接洽新客户252家,达成合作意向的客户有78家,寄递类客户的回归“暖流”正在形成……
“作品”:量身定做的个性化服务
武汉在近年来的网购消费热潮中逐渐进入第一“活跃圈”,国内外快递公司严防死守的市场分割局面已然形成。突围“价格堡垒”和“消费习惯”,在快递竞争中充分发挥邮政一体化个性服务优势,把每次服务做成“作品”,这是武汉邮政开发国内小包业务的重要理念。
8月中旬的武汉酷热难耐,从某卫生用品公司刚拿到试寄1万件合同的武昌区邮政局营销员郭亮却是满心滋润。该卫生用品公司是武昌区局紧盯的大客户,其在“聚划算”活动中日发上万件货品,吸引了众多快递公司的眼球。通过分析该公司运作模式,武昌区局放弃了贴身肉搏式的“价格战”,将目光投向了商家的终端服务环节。经过多次上门了解需求以及团队共同商讨,“仓储、配货、包装、打单、发寄”一体化服务最终赢得了客户认可。截至9月底,该卫生用品公司已累计寄递小包达3.5万余件,且后期几档“聚划算”活动以及“双11”活动的快件也由武昌区局发寄。
个性化一体式服务是武汉邮政发挥优势抢占市场的重要竞争方式,截至10月29日,由武汉邮政提供仓储、配换货、商品包装等多种配套服务的大客户已达到十余家,其中日发寄量1000件的客户5家,越来越多的个性化“服务作品”嵌入了江城电商的运作链条。
“练级”:专注支撑的节奏
为了在业务发展中快速跟上不同时期的“节奏”,武汉邮政对每一个国内小包发展阶段都提前制定了详细预案,其中对于流程的优化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个过程被员工形象地称为“练级”。
6月15日,武汉邮区中心局将分拣前置任务整体移交报刊分发局,27名前置人员充实到包件车间成立处理专班;9月下旬以来,全市每天收寄国内小包2万件左右,专班优先处理国内小包,优化处理流程,实行不对等作业方式,根据流量情况集中夜间处理,按1:2模式配备白班和夜班作业人员,做到人员结构最优配置。
在处理流程支撑上,为应对今年达到的日均万件处理量,武汉邮政在小型汽车、电动车、收寄终端、PDA手持终端等设备配置上加大了投入力度,提高收寄工作效率。加强对小包业务的处理分级管理,市邮政局、专业局承担大客户门对门服务支撑,最大限度降低区局业务压力;中心局承担后端处理作业生产,推行简化开拆流程、二码合一、散件外走、容器改革等一系列措施,使国内小包时限全面缩短。一系列配套举措的快节奏跟进,确保了“万件平台”作业能力的顺利过渡,也为武汉邮政成功突围激烈的小包市场竞争打下了坚实基础。
更多关于 快递 网店 电子商务 武汉 的邮政新闻
更多关于 快递 网店 电子商务 武汉 的站内信息
本站部分文章转载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Email和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