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邮政速递物流公司邮件处理中心一年不到变化大
近日,笔者来到湖南省邮政速递物流公司邮件处理中心,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幅场景:在近1万平方米的生产作业场地,自动化分拣设备纵横交错,简易叉车和托盘排列有序,休息室里的绿色被褥被叠成“豆腐块”。一声清脆的集合哨响,身着EMS制服的员工整齐列队,在做完准军事化的晨练后,精神饱满地投入新的一天工作中。
改旧习呈现新面貌
2014年3月,长沙市分公司邮件处理中心被并入省邮件处理中心,再加上之前合并的航空邮件处理中心,邮件处理中心实现“三合一”。由于三个生产中心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标准不一,当时“三合一”的邮件处理中心生产环境较差,员工执行力不强,员工流失率居高不下。面对种种困难,整合后的邮件处理中心强力推进各项改革:推行扁平化管理和准军事化管理模式,实现中心内部统一生产调度指挥;充分整合资源,三个生产中心联动生产;利用QQ群、微信群等信息平台实现24小时生产调度实时沟通,形成邮件安全质量齐抓共管的局面;改革薪酬体制,实行按劳分配,充分调动了员工工作积极性,提升了队伍素质,逐步达到了提质增效的目的。
针对生产质量问题,该中心组织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多次研讨,决定从作业流程入手,实行流程再造。通过摸底动员,中心加强生产现场和班组管理,开展员工内部交流、换岗学习、互学互补,生产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新场地焕发新活力
2014年11月11日,湖南速递物流新邮件处理中心启动运行,为全面支撑“双11”旺季生产而投入使用的MPF自动分拣机成为其中最大的亮点。新设备由两台环形分拣机和皮带传输机组成,其中,大件和小件分拣机各有10个供包台席,能实现邮件的自动称重、调速、供包及分拣,邮件处理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一件邮件,从邮车卸下,上皮带机,流转入第一道格口,由工作人员将邮件面单朝上正确放置,经流水线扫描录入信息,自动落入格口处的邮袋里,邮袋满载后封口,总包装运上车,全程共有4个节点需要人工操作,每个节点人员不超过10人。流水线上工作人员只需学习生产操作流程,无需记指标、格口,即可上岗操作。总包袋整齐地拴挂在分拣机皮带旁,有专门撑袋子的支架,用夹子将撑开后的总包袋挂上夹好,这样节省出的人力可以专门用于总包封口。在“异常邮件处理区”,一些没有落入格口邮袋里的邮件,从皮带机直接落到这里,无法扫描录入或信息有误的邮件被集中堆放在这里进行人工分拣处理。
“双11”期间,处理中心共封发出口邮件7.2万件,实际使用分拣人员20名,分拣处理效率提高1倍至1.5倍。作为省际进口卸车的主战场,处理中心利用自动化分拣设备,简化转运人员分堆、堆码、搬运等操作环节,提高总包转运效率,做到组织有序、邮件无积压。
磨合期应对新挑战
今年1月20日,处理中心将全部邮件实行自动化分拣。由于处在人机操作的磨合期,分拣操作人员对新设备尚处于熟悉阶段,加之名址信息错误等原因,使得实际上机分拣率不足40%,大量进口、出口、转口邮件集中在同一狭小的作业空间处理。加上机场货运部门禁止处理中心的巡场人员进入机场货运区作业,造成部分省际进口邮件在长沙发生滞留,使部分市(州)的客户因不能及时收到邮件而产生投诉。
为此,邮件处理中心迅速应对,逐班次对进口邮件的转运、处理、发运进行规范操作,对于已经进入处理中心的邮件加快内部处理速度,争取在计划时限频次内全部赶发;与机场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恢复进入货运库区巡场作业,避免进口到港邮件滞留在机场货运库区的情况继续发生。另外,为解决各市(州)进口邮件的客户投诉问题,处理中心还成立临时应急处理小组,重点对因邮件滞留引起的客户投诉进行处理。一旦发生投诉,各市(州)分公司可根据进口邮件号码,通知应急处理小组,对该邮件采取特事特办的方式及时进行妥善处理。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协作下,滞留邮件最终得到有效疏运,客户投诉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处理中心再一次经受住了困难的考验,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更多关于 速递 物流 EMS 湖南 的快递知识
更多关于 速递 物流 EMS 湖南 的站内信息
本站部分文章转载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Email和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