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推进物流信息安全保障
中国邮政 2016-3-11 12:16:32
全国人大代表、西南交大交通运输与 物流学院副院长罗霞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联接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基础纽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必然会牵动 物流行业的改革。
据工信部公布的《2015年全国企业负担》评价报告,我国的 物流成本占到了生产成本的30%-40%,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为10%-15%, 物流成本过高已成为约束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 物流各环节看,由于生产与需求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仓储保管费用高位运行、由于运输方式间不合理分工及衔接不畅导致的综合运输费用总体偏高等问题,都成为 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影响因素。与此同时,面对制造业精益 物流、电子商务 物流、城市共同配送、冷链 物流、农产品 物流、危化品 物流、特种运输、医药 物流、应急 物流,等个性化 物流服务需求的增长, 物流业本身还不能根据市场需求提供有效供给,成为约束相关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因此,实施 物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相关行业改革的客观需求,也是 物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物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实现 物流服务供给侧与需求侧的高效耦合和精准对接,实现 物流环节的实时监测和高效管理。“互联网+”恰好提供了这样的途径和技术手段。结合 物流业仓储费用高位运行、综合运输费用总体偏高、个性化 物流供给不足等问题,就“互联网+”环境下推进 物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罗代表建议:
1、构建实时动态的 物流全过程管理及信息共享平台。 物流服务包括运输、仓储、采购、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流程。引入“互联网+”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手段构建 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可通过信息共享实现“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对接,减少库存及仓储时间,降低仓储保管费用;构建 物流全过程的实时监管和控制,可实现 物流资源连接与重组,优化 物流资源配置,优化运输方式分工与衔接,降低综合运输成本;同时,实现全网采购、调度、监控服务,为 物流信息共享、资源配置、支付金融、 物流装备,创新开发提供系统驱动。进而达到提高运输效率,去除过剩产能,降低 物流成本的目的。
2、创新 物流服务模式,实现 物流与产业的深度结合。据中国 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我国目前工业与流通企业对外支付的 物流费用已占到社会 物流总费用的65%,说明第三方 物流和外包 物流业务发展趋势较好。但是,企业所支付的费用仍主要用于运输与仓储,用于高端 物流服务较少,说明供应链融合度仍处在较低水平。因此,要鼓励有条件的第三方 物流向供应链服务商转变,充分利用 物流信息平台,用好“互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捕捉产业 物流服务需求,提高有效供给能力,满足制造业精益 物流、电子商务 物流、城市共同配送、冷链 物流、农产品 物流、危化品 物流、特种运输、医药 物流、应急 物流,等个性化 物流需求。同时,创新和拓展 物流服务新模式,开展供应链设计、采购供应、厂内 物流、供应链金融等高端 物流服务,促进 物流与产业的深度结合。
3、重视 物流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互联网+”在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和互联互通的同时,也增加了信息泄露风险。信息的泄露将带来 物流服务供给侧的信誉失衡和资源浪费,为此有必要重视 物流信息安全的保障工作。降低 物流信息安全风险,一方面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加快网络法制建设,另一方面需要 物流企业提高自身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意识,加大在网络安全方面的技术和管理投入。譬如,就 物流企业而言, 物流信息包括了自身信息和货主信息两部分。 物流企业一方面需要对自身的数据进行重要性评估和保密性等级划分,并进行对应防护处理;另一方面也要对涉及客户的隐私信息进行必要的加密处理。在“互联网+”环境下, 物流企业与有实力的网络安全企业展开合作是进行 物流信息安全防护的有效途径。
更多关于 物流 电子商务 的快递知识
更多关于 物流 电子商务 的站内信息
本站部分文章转载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Email和我联系!